长陵是汉高祖刘邦墓,公元前195年,他逝世了,便葬于斯。
秋天的时候,我随王海至长陵。已经跟他走了几个地方,五体略倦,不过到了这里,还是想登长陵看一看的。
长陵形如覆斗,经过两千余年的风雨剥蚀,其高仍有33米,望之巍然。刘邦墓的所在,是咸阳宫遗址。我坚持认为,作长陵于斯,是经过研究的,属于以汉压秦。营五陵于咸阳北坂,都是以汉压秦,防止秦的复辟。
附近的窑店镇三义村,看起来像明清以来的聚落。此村之人不是汉的遗民,更不是秦的遗民。然而这一带北有九嵕山,南有渭水,隆起如台,开阔乃旷,显然属于宝地。秦立都于此,汉营五陵于此,尽懂这里是宝地。
沿着曲径爬至长陵顶上,顿生凌空之感。夕阳雾罩,不易通视,然而望得见吕皇后墓。长陵与吕皇后墓相隔200余米,是一种同茔而不同穴的格局。虽然同茔,也尽管只有不足半里的距离,而且东西并排,我仍感到吕皇后墓的孤独。其雾发白,吕皇后墓仿佛沉于水中。我想,站在吕皇后墓顶上望长陵,长陵也是一种孤独的样子吧!
长陵与吕皇后墓周边都种满了松柏。五陵原广植乔木,尤以松柏为主。松柏成林,郁郁葱葱。松柏也连接了长陵和吕皇后墓。松柏茂密,赋予秋天的大地以青润的生气。松柏之间,也有了鸟的栖居和兔子一类动物的穴居吧!
1992年冬日的一个黄昏,我乘59路汽车,从西安至咸阳,再乘咸阳辖区的汽车至窑店镇。天已经黑了,街巷里的孩子都偎着长者窥视我。我计划夜登长陵,遂雇了一辆蹦蹦车,让司机送我到长陵。司机随我于斯,不愿意夜登。我便提了一根棍子,一个人攀长陵。1992年,我一一考察了五陵原及渭水北岸的大冢。我都是白天穿行高坟的,难免单调。夜登长陵,欲在摄取异于白天的一种感受。走过小路,脚踩长陵的曲径,似乎还微微发怵,然而一旦爬至长陵顶上,见众星列于天,万物踞于地,四方皆空,便畏怯俱净。我在长陵顶上左右徘徊,有一种胆正神勇的得意。居高临下,唯风寒冷。
当年的作品有这样的视听:
在那个冬日之夜,长陵周围的土地,白水汪汪,
红光点点,农民为了小麦的丰收夜以继日的浇灌。朦
胧的夜色之中,他们的身影缥缈而动,四周一片寂静。
25年过去了,世界大变,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在大变。长陵与吕皇后墓所在的田野,已经不种小麦了。松柏遍畴,当是报喜吧!
“那是渭水!”王海向南一指说。
我对渭水点了点头!
二〇一八年十月十九日,窄门堡
原载2018 年11 月8 日西安晚报副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