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公柳
(2010-01-14 20:46:08)分类: 长安风物 |
左宗棠生逢清政府晚期,难免要干一些大事。我在长武县旅行,当地人指着公路两旁的柳树说:“这是左公柳,过去左宗棠种下的。”
柳树粗有一乍,再粗有一鞋的,完全不是皇帝时代的植物。当地人也知道柳树属于新栽,之所以夸张为左宗棠种下的,是由于他们有一些含混的感情及其潜藏在感情之下的价值取向,只有如斯表达,才符合其意。我猜他们是在为柳树的历史文化而骄傲,或是在肯定左宗棠,也许还认为左宗棠是一个伟大的英雄。不应该反驳当地人,也没有追究他们为什么对左公柳这样推崇和喜欢,何况左公柳直跳婆娑,绿荫如水,在丘陵起伏的高原荡漾着诗之美。
左宗棠以镇压太平军脱颖而出,受到清政府器重,初任闽浙总督,并将开办船政局,后任陕甘总督。其到西北来,主要是进攻捻军和回民军。他还作为钦差大臣,讨伐阿古柏,收复乌鲁木齐与和田,阻遏了俄罗斯和英国对新疆的侵略。
左宗棠是复杂的,在与他是清政府的忠臣,是为清政府服务的,基于此,捻军和回民军威胁清政府的统治,他必须杀,俄国和英国凯
可惜中国人一向得忘且忘,不反思,没有怀疑精神,也缺乏清晰的是非观念,社会号召什么,便顺从什么,尤其普遍认为,只要靠拢民族主义总无大过,才从而难以有人透彻地分析左宗棠。显然,指出左宗棠有罪,罪在何处,是要引来侧目的,但混沌地赞颂一下左公柳却会迎得微笑。在中国,做一个民族主义者比做一个人文主义者或人权主义者要安全的得多,荣耀得多,也会富裕得多。然而宽容自由言论,独立思考,无疑会发生智慧,并显示社会的文明程度。
左宗棠种下柳树,是在西北所干的一件小事,不过也是一件雅事。他从湘江之滨过来,见西北赤地如剥,沙尘弥空,遂动广插柳树之念。柳树是从陕西省长武县开始种下的,一直植之平凉,兰州,武威,张掖,嘉峪关,哈密。柳树可以阻挡巩固路基,也使能乘凉,限制其马乱跑乱啃。工程浩大,他自己植,以鼓励军队植,也命令地方官员植。当年所种下的柳树,只有在嘉峪关有几样,但左公柳却生存并传承,这真是左宗棠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