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作家张怀群
作家张怀群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84,845
  • 关注人气:4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怀群)1977年以前的高平街道(12)

(2023-05-06 11:30:49)
标签:

西兰公路

糜草

胡家峪大队

高平大队

钢磨子站

分类: 圣地泾川·地望与人望

街道是黄土的,千百年来,人们的双脚踏的无比的结实,两面是水道,明显的低下去。每个集日里,万人上下,拥挤不堪。冬天,水道有一捆一捆的干葱、红干辣椒、黄花、白萝卜、葫条等。夏秋的西瓜、梨瓜、桃子、柿子、核桃、干枣等等在这里堆积。只要有集,脚跟踢着脚跟,人和人之间是一只手都插不进去的空隙。就这样,汪汪汪汪汪汪、嗡嗡嗡嗡嗡嗡的声音震动着你的耳膜,根本听不出人们在说什么。一半以上的人什么也不买,他就是看人、看货物、问价格,实际上他的身上没有一毛钱。男人女人的气味充斥,你就受着吧,女人也什么话都不说。夏天那个太阳,人挤的好像把太阳都照不下去。冬天反过来了,脚下是咯吱咯吱的踏冰雪的声音,把雪踏成了冰。

西门外,由西兰公路进高平街道的大路,是由北向南的一条胡同,它的西面,高平大队冢子生产队几户人家住在这里,有黄土窑洞,有房子,他们已经算着是街上人。胡同接近西门外十字而消失,往西全是天然的土台,种庄稼,没有一间店铺。1960年代,台上有很精美、很考究的一个四合院子,名道德会,外国人指导下修建,其门很高大,是欧式的,清末民初形成气候,四合院子一直到60年代还是高平大队的大队部,我拿着邮政汇款单,在那里去盖过一个公章,姓范的文书脸上杀气非常大。土台上除了道德会,没有其他建筑。大概在1969年或1970年,利用道德会的房子,高平公社建起了第一座钢磨子站,在这里选址,除了房子是现成的,还有它就在街道的西门。公社以不低的价格买的或者是县上分配的,不得而知,反正是一台中型柴油机,二手货,二手货已经了不起了。又买了一台新的钢磨子,一台粉碎机。从高平、胡家峪、城南大队选调了六七个小伙子,高平大队有尚姓的青年人才,他是高中毕业,胡家峪大队有姓张的有本事的人,城南大队的人想不起来了。 他们是念过小学、对机械感兴趣、也就是有匠人素质、能记账、能打算盘、能吃苦的革命接班人。他们的家离这里最远的有两三公里,现在回忆,每天两顿饭是怎么吃的?大概是拿着干馍馍?不过,那时候只要有干馍馍拿也就不错了。他们自豪、荣幸、兴奋、敬业的精神状态现在人根本没有。生产队里每天给他记10分工,这就是待遇。10分工叫一个劳动日,年终决算,一个劳动日值9分钱或一毛钱,一斤粮。他们出身好,政治可靠,人品好,也就是人前头的人。当时有这个岗位就等于干了国家干部的工作,所有人多么羡慕啊!他们每天起早贪黑,为广大贫下中农磨面,这是高平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机械化磨面的奇迹,是结束1949年以前毛驴磨面、以后主要是人工抱上木棍推石磨磨面历史的开始。实际上,有十分之一的人家,一个月磨不了一次面,就是那几分钱、1毛钱的加工费也出不起。记得母亲第一次背了8斤或者10斤小麦磨回来面粉,母亲高兴的像她从古代一步跨入了现代工业社会,当然她不知道什么是现代工业社会。或者像我考上了大学或当上干部,我们几个孩子高兴的程度无法形容,就像这个面粉的品质吃起来都是不一样的,是公家的面粉,吃起来有工业制造出来的白面的香。大量的社员都是磨1020斤,最多是40斤。一是缺少粮食,二是缺少加工费。就这样自觉的背着粮食袋子排队吧,有时候要排一天的队。3个大队的30多个生产队有四五千口人,都是公社街道郊区的街里人,这要比三四十里以外的山区自然人文环境地位高几个层次。这么多的人口,每一家都磨一次面,是很难的。

两间大的房子里是钢磨子、灰颜色的柴油机,隔墙上打一个洞,皮带穿过来带动粉碎机,机房的后墙上又开一个洞,把粉碎成粗面状的饲料铁管通到墙外,有一间房1/4的小房,小房门口用麻袋片遮挡,要不然一半的粉碎饲料就被吹到空间了。糜草、谷草是上等的原材料,大部分是玉米秸秆。在小房子里要把成品饲料装起来运回去,你必须用布把嘴包起来,待把粉碎饲料装出来,人就成了面人,粉碎饲料的这个人整个是面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