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作家张怀群
作家张怀群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8,502
  • 关注人气:4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怀群)(6)无名小村人文地理标志保护试论

(2022-10-01 10:34:00)
标签:

地坑窑洞

垦复

江南水乡

耕地红线

国家战略

分类: 张怀群图文集·民俗卷·旅行卷

(张怀群) (6)名小村人文地理标志保护试论

---中国民俗学会第九届代表大会暨2018年年会入选论文 

三、无名小村人文地理标志或历史地标式农居正在消失

在相当的无名小村,从第二轮建房起,乔迁新居者保存旧居,原窑洞、房屋、前院、场院存在,几百年、上百年的古代老品种树木成荫,遮蔽着故居即小村历史标志。房屋坚固、窑洞凉爽者,老年家长不忍心拆除,还独守在旧居常住看护,理由是两层三层楼房起居不方便。旧居又是最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养殖场地所在,因此,有的村一户两套住房的家庭并不少见。

  (一)、旧居拆除垦复恢复耕地合情合理,但每个小村保留一处历史地标式农居是应该的

1. 地坑窑洞消失最多

三轮迁入小洋楼式农民之家而闲置的零星最古老农宅、二三十年的旧宅,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多数是百年四方形地坑窑洞,政府每年有垦复旧庄基、增加耕地面积的考核指标即项目,专款专用,每年必须填平一部分地坑窑洞、垦复旧宅。由于数代种植的百年大树笼罩,未经政府批准擅自砍伐树木违法,林木因此得以保护,但树下耕种,产量微薄,增加的耕地只有面积,而未真正变成粮田。而在中国民居中最能体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智慧的民居是黄土高原的土质、石质窑洞,数量最大,也最脆弱,消失得最多。但是,旧居拆除垦复,恢复耕地,是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的国家战略,全民拥护。本文提出每个小村保留一处历史地标式农居,占地约35亩。或地标式农居成片,有重大历史考古价值或可以开发为旅游景区,有为村民脱贫致富、就业价值的小村,则不至保留一处,应该值得考虑。

2. 无名小村人文地理标志或历史地标式农居将消失

多数原有优质耕地在三轮建房进程中己大量被占,全家进入城市不再居住的闲置民宅即将拆除,原创庄基将填平,更多的胡同即一个小村的原创地貌垦复,实质是把百年前一个在千百年原址上历代重修的小村整体搬迁到另一块肥沃平坦的耕地而已,原创的小村记忆、生存状态、乡愁载体整体变成耕地。

江南水乡,有小桥流水,有舟楫水运之河流水道,就是无名小村的标志;依山傍水之大南方地区,凡丘陵地带不会消失无名小村原创标志。只有平原、塬、平川的村落整体移位,这正是沧海桑田的活态演进,近5000年、3000年、千百年历史的乡村历史物质标志不复存在。

所有小村的人文地理标志全部保留,有悖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的国家战略,本文仅提出每个小村保留一处开村之人文地理标志,占地约3050亩,且是事实林地;或有重大历史考古价值或可以开发为旅游景区,能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就业的小村,则应保尽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