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关于背后文化能量场深度 |
海德格尔“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的哲言,说明属于人类夜生活的,应该是让灵魂得以慰藉的与天地同体的好梦。
记得电影艺术大师黑泽明经典之作《梦》,其结尾处的水车村,那里的人们晚上照明用蜡烛、亚麻油,影片中木桥边十字路口那位正在制作水车的百岁老人告诉外来者:“夜晚本来就很黑,为什么要搞得和白天一样亮?我不喜欢恍如白昼的夜空,这样就看不到星星了。”
是的,夜晚的黑暗让人感知外在的器官得以深度的休憩,从而让灵魂的眼睛伸张出一面又一面的无形的大网,去到那浩瀚时空捕捞永无穷尽的智慧能量。
现而今已进入信息大爆炸时代,人类外化自我能力的科技手段越来越先进,煤炭、石油、天然气跟核能,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的大量利用,已将昔日柔和安详的夜晚点燃得超过了白昼的光明与热闹。
一盏清油灯下的深度阅读,被一棵小小的光纤海量的信息迷乱代替,思想的灵性再也无所依附了;唐宋传奇跟《聊斋》诗意的夜幕下的情性之美,也被不请而至的广告网页画面污染。
城市乡村角角落落嗒嗒的搓麻将的声音,豪华或不豪华酒楼名利场人们划拳时吆喝着喝酒的喧闹,夜市里五彩缤纷灯光下男男女女同样五彩缤纷的衣装打眼,密如蚂蚁盲目爬行于街市的车辆的河流,霓虹灯烘托下巨型商品广告妖艳色相的魅惑,以及我们周遭无声无息无形无相的微波信息的媾和与生成的能量场存在,这一切,似乎在告知人们现在的夜生活多姿多彩的事实,然而,在如此的场景忙忙碌碌着的人们,各自的内心却有着太多的迷茫意绪,于是,人们的目光再也不像古朴时代那样清澈又柔和了,甚至被夜晚强烈灯光扯长的身影,也被涂抹上了太多粉红嫩绿的情色权钱欲念。
夜晚安详的神明之眼,如若被人类欲望过盛的灯光长期掩蔽,即使喊破喉咙地呼唤昔时诗意地栖居的美感回归,也肯定是徒劳的。
其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他们有怎样的夜生活模式,就一定有相应的灵魂道德格调外在于日常生活言行的善恶美丑风貌。
让夜生活多些诗意地栖居的因素,我们的梦境,是不是真就美妙如童话世界的仙境了?
2013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