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比卦之“万国朝禹而防风后至——读典故明易经49

标签:
不宁方来后夫凶万国朝禹而防风后至禹杀而戮之马援归汉三德备具 |
分类: 大千世界 |
【原文】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话解】《论语》上说“小人比”,此言“比吉”,是何故呢?因此为上下亲比,非小人的朋比。上亲下,便得助;下亲上,便得援。故曰“比吉”。然求比不可太速,也不可太缓。何以不可速呢?在初总要审度谨慎,观察周详。其人能具有以下三德,然后可与亲比:一为元,元是气度大;一为永,永是久而敬;一为贞,贞是正而固。三德备具,亲比起来,才无过咎。何以不可缓呢?是为自己若先不用心与人亲比,到了有紧急不能安宁的事,非有人帮助不可的时候,然后才想起来与人亲比。俗话说:“闲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此为见事最迟的人。临事交人,有谁肯理?故曰“不宁方来,后夫凶”。
昔太公归文王曰:“吾闻西伯善养老者。”马援归汉曰:“不但君择臣,臣亦择君。”此皆与“原筮,元永贞”相合而得无咎。万国朝禹而防风后至,天下归汉而田横不来。那便是“后夫凶”了。“原筮”,是事先审度。筮,不作筮解。
典故“万国朝禹而防风后至”
禹,夏代开国之主,史称夏禹,又称夏后氏。据传,大禹治水历十年之久,在位八年,后南巡,崩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市)。
防风,指远古防风国的创始人防风氏,又名“汪芒氏”,或曰“汪罔氏”,系汪姓始祖。古防风国在今浙江湖州境内,即下渚湖一带,犹处汪茫之地。大禹之时,防风氏是部落领袖。
意思是说,在这次会合氏族部落首领时,防风氏族部落的首领晚到一步,禹就杀了防风氏。这里的“后”,当“不”讲,意谓防风氏抗命不至,大禹借此杀之。《左传》有云:“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意谓禹在会稽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首领上万。《韩非子》有云:“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而禹斩上。”意谓大禹在会稽山上接受各方诸侯的朝拜,防风国君主的迟到或未至,被大禹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