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卦之6、高宗以梦求见傅说——学典故看懂易经

标签:
飞龙在天高宗武丁梦高宗见傅说华夏第一圣人治国良才 |
分类: 大千世界 |
【原文】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话解】按三才,“五”为天位,故言天。“初”龙潜,“上”龙亢,“二”在田,“三”过中须乾惕,“四”不及中而或跃,独“九五”刚健中正,有天德而居天位,如龙飞天上,甘雨随施。按人事说,有此德,有此位,自能“正己而物正”,万民引领,热烈欢迎,当然是值得的。又有在上求贤,“利见大人”,是利见贤臣的一说,如商汤见伊尹、高宗见傅说。贤臣便指“九二”,说也可通。此爻“利见”句,取象与“九二”同。
典故“高宗见傅说”见下文
【典源】《尚书·说命上》:“高宗(名武丁)梦得说(傅说,说,yuè)……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说筑傅岩之野,惟肖,爰立作相。”
《史记·殷本纪》亦载此事,谓“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服劳役的刑徒),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
【释义】高宗武丁梦中见到宰辅人物的形象,因而刻象寻找,终于在傅岩找到了正在服劳役的刑徒傅说,于是便任命为相,使殷得以富强。后遂用“高宗刻象”表示求贤;用“商岩发梦、梦相、梦高宗、武王梦、明王梦”等表示受到帝王赏识重用;用“傅岩、傅野、商岩、版筑、板筑”等表示贤士在野;用“版筑士、板筑臣”等称曾作苦役的有才德的人物。
傅说华夏第一圣人。山西平陆人,出生卑微,傅氏家族的始祖,殷商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辅佐商王武丁治国安邦,为“武丁中兴”盛世的开创作出了杰出贡献。
关于他的故事,还得从商王武丁的一个梦说起。
公元前1250年,商王小乙去世,儿子武丁即位,成为商朝第22位国君。起初,他很想有一番作为,但苦于没有贤臣辅佐自己,于是成天闷闷不乐,一言不发。朝中大臣以为他在居丧期间,过度悲伤,也不敢过问。
三年后的一天,武丁突然说:“我梦见天帝赐给我一个圣人,名叫‘说’。只要找到他,帮我治国理政,商王朝就会兴盛。”说完,武丁将梦中的圣人形象画在了一块木板上,然后下令文武百官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此人。
可是,大家找遍了所有的地方,还是没有一点线索。其中一位大臣提议说:“咱们只是在上层贵族中寻找,说不定这个人在平民百姓或底层的奴隶之中。请诸位再好好想一想,国君所画的那个人,衣着破烂,胳膊上套着绳索,是不是就是个奴隶呢?”众大臣觉得言之有理,于是扩大了搜索范围,重点放在奴隶身上。
不久,大臣们在傅岩(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发现了一个叫“说”的奴隶。当时,他穿着一身破烂的粗布衣服,胳膊上套着绳索,正在和一群奴隶一起筑版修路。而且无论从身材还是面相来看,他都和武丁所画的那个人极其相似。于是,大家高兴地把他带回了王宫。
武丁一见“说”,就说他和自己梦中的形象一模一样。其实,两人很早就相识了。原来武丁小时候不受父王小乙的待见,被派到乡下接受历练。期间,武丁结识了奴隶“说”,认为他是个治国良才。武丁继承王位后,想要重用他。但当时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即使是国君要想提拔一个奴隶也并不容易,因此武丁十分苦恼,不愿说话,后来通过以梦求贤才最终得以相见。
武丁和“说”促膝长谈,从白天聊到黑夜。随后,武丁任命“说”为左相。由于他来自傅岩,武丁为他赐姓“傅”。从此,他有了新的名字——傅说。
武丁在位时期,勤于政事,任用奴隶出身的傅说,施行仁德,天下百姓都很欢欣,殷商的国势再次兴盛起来。史称“武丁盛世”,后世尊他为商“高宗”。
司马迁曾说:武丁得说,乃称高宗。意思就是说:武丁有了傅说的辅佐,才成就了盛世。
民间传傅说病故后,他的灵魂升上九天,化为一颗东方的明星,称“傅说星”。后人还在他版筑治水的地方建立了“傅说祠”,傅说做奴隶时藏身其中的洞穴被封为“圣人窟”,前边那条小河被称为“圣人涧”
如今,为了纪念这位圣人,人们在山西省平陆县东北的傅岩山上修建了一座傅相祠。每逢农历四月初八,也就是傅说的诞辰纪念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傅家后人就会齐聚于此,举行隆重的祭祖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