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火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易经卦象启示录36

(2022-05-14 11:44:30)
标签:

地火明夷

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光明被伤

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商纣无道的故事

分类: 大千世界
地火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易经卦象启示录36

象曰:时乖运拙走不着,急忙过河断了桥。恩人无义反为怨,凡事无功枉受劳。

地火明夷

   、、
   、、
   、、
   
   、、
   

【原文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解说象辞说:明入地中,是明夷的卦象。负有治国责任的君子,应从此象吸取教益。临众治民,要做到用晦如明,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为民众利益着想。

夷者,伤矣。上卦坤为地,下卦离为日为明,明在地中,光明被掩盖,黑暗,光明被伤,所以称为明夷。此卦四阴两阳,阴胜阳衰,小人势旺,君子势弱,故对君子不利。如将晋卦做昼,则明夷就是黑夜。光明不见,黑夜来临,就会有小人摸黑出来做坏事。凡是大放光明的,一定受到埋没、减少、降低,这就是伤。明入地中,是光明暂时被隐藏起来了,这也是自然界阴阳消息的规律,如同太阳东升西落一样,正是有了晚上,万物才得以良好的休养生息。君子应有信心,顺应环境,保存实力,大智若愚,守正避祸。明夷卦也告诉我们,人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隐私一面,隐私是不会告诉人的。如果没有隐私,像没穿衣服一样,暴露在世人面前,就会很不舒服。此卦多艰,以能守正为有利,就是在危境中,须坚守正道,自晦其明,才能修德免祸。                                                                                                             
离卦为仲春时分,外卦天时轮流为用,八个外卦从坤至乾,按照坤、艮、坎、巽、震、离、兑、乾的顺序演变,分别为地火明夷、山火贲、水火既济、风火家人、雷火丰、离为火、泽火革、天火同人。

下卦离卦为体,立春后三阳开泰占据上风,占尽地利,阴气卦的影响已经与震卦时期有所不同,此时地利优于天时,离卦阶段的第一卦为地火明夷。此卦上卦为坤,表示黑暗即将结束,光明即将到来,下卦离预示着阳气已经占有地利优势,只等天道光明的到来,故曰“明夷”。

明夷是在黑暗中等着光明的到来,此时需要极其忍耐力,去做好光明到来前的准备。明夷之道即为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明为光明、照亮的意思。夷为平,引申为铲除,或者是消失不见。《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杂卦传》:“明夷,诛也。”《序卦传》:“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此以夷为诛杀、铲除的意思。明夷就是光明遭到铲除、光明不见了,指的就是乱世,黑暗的时代。

卦辞:明夷,利艰贞。光明陨落消失,利于艰苦与贞定。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彖传》以文王及箕子的故事说明卦义。言文王内心对于事情相当清楚明白,但外在对商纣仍表现出百依百顺,以此渡过大难。文王还是西伯时,被商纣囚于羑里,于是请他的门徒奉献珍宝美女给纣王,讨他欢心,终出羑里。箕子则是装疯,将其聪明藏于内而不发,艰苦而坚定守正,此为韬光养晦之大智慧。依《易传》及历代注解,明夷卦讲的可能是商纣无道的故事。

运势:目前有气运开始受阻的现象,之前的好运,在此似乎不太管用了,只能更加谨言慎行才是。当你的完美计划受到质疑时,必须开始退守,不可据理力争,否则会有大伤害发生。目前只是气运受阻,只要一段时日之后,则会改变,必须沉寂一段时日。

愿望:在愿望的执行上,似乎不得要领,虽然有着周全的计划,但因为环境的不容许,必须在沉寂一段时日,再等待好时机才能进行。

事业:此时因为走到了气运不顺的境地,所以容易在事业的交涉上受挫,无论是遇到不时的商谈对手,或是对方故意设陷阱利诱上当等,都是会在此时发生,要更加小心应对才是。目前求职无望,需要再等待时机,需防被骗、失财、失身。

婚姻情感:你们的婚事不会成功,目前会有很多的阻碍,可以先停下计划,慢慢在商量,自己先看看对方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吧。

恋爱姻缘: 恋爱不成功,你们的感情有被背叛之象,你还不能被对方接受,而且会受伤很重。 http://ia.51.la/go1?id=19425269&%3Ca%20href=
                     上一篇    下一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