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山遁,浓云蔽日之象含起卦方法——教你学易经33

(2021-02-07 15:52:21)
标签:

天山遁

浓云蔽日之象

事不遂心

爻辞解读

起卦方法

分类: 大千世界

天山遁,浓云蔽日之象

、、

、、

遁者退避不出,故有浓云蔽日之象。夫浓云蔽日者,如同一个太阳,正当晌午时节,天下照耀,忽然来了一块浓云,遮蔽其光,占此卦者,谋事不随之兆也。

昔日薛礼投军,路途曾占此卦,果被张士贵淹没功劳,不得显达,就应了浓云蔽日之象。

象曰:浓云蔽日不光明,劝君且没远出行,婚姻求财皆不宜,提防口舌到门庭。

诗曰:月令不喜,走失难见,交易合伙,诸事平淡。

断曰:占病不安,訟事见官,功名慢成,事不遂心。

天山遁,浓云蔽日之象含起卦方法——教你学易经33

天山遁,浓云蔽日之象含起卦方法——教你学易经33

卦理白话解读(含爻辞)

【原文】遁,亨。小利贞。

【注释】遁:退避。此处作卦名。

【解说】本卦是阴剥阳的卦。乾≡的初九被阴爻剥去,成为姤卦,再剥去九二,即成遁≡,这是六月大暑节后,阳热渐衰,阴寒抬头,显然是阴处主导地位,阳爻会一一被剥完。当然这种形势对阳爻是不利的。阳爻退避,让位给阴爻,就是遁的含义。阳为大,阴为小,阴小逐渐得势,所以为小利贞”。其实这完全是自然现象,只是用《易经》的语言表达而已。把阳当作君子,阴作为小人,这就是君子道消,小人道长了。

【原文】彖曰:遁,亨:遁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遁之时义大奖哉。

【解说】彖辞说:遁卦主亨通。但须是阳爻自行遁退,以让位给阴爻,才得亨通。遁≡,九五阳刚得至中至正的尊位,且有六二阴爻相应,能顺时而行,自然享通。如果阳爻不遁,阴爻进行强剥,形成阴阳剧烈斗争,那还有什么亨通可言呢!所谓“小利贞”,是说阴爻逐渐增长,其势越来越盛,阴为小,

所以说“小利贞”。这样看来,当遁的时候就一定要遁,才能保亨。所以说因势适时而遁,其意义是很大的。

【原文】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解说】象辞说:天下有山,就是遁卦的大象。山突起于天之下,有侵天之象,喻小人侵凌君子,但天不与山争,而是升高遁避。君子既为小人所侵,如何对待呢?如果以恶来对待,恶之过甚,就会成仇。总的原则是要远小人,态度须庄严,但不可疾恶如仇,以免造成对抗,引起祸乱,也就说不为己甚,达到远的目的就可以了。“不为己甚”含有重大意义,劝人不可把事做得过分,以免招来更多的麻烦。

【原文】初六,遁尾厉,勿用有攸往。

象曰:遁尾之厉,不往何灾也。

【注释】初六:阴爻居初位,即本卦的初爻。

【解说】遁,初六在最下,象尾,称为遁尾。也就是说初六是遁的尾巴,无大作为,且初六以阴爻占据初阳之位,是逆行,所以有厉。初六本求与九四相应,但两爻都失位不正,不可成应。如果两爻易位,成为初九和六四,都得正位,且成正应。初六这种往外的行动,好象有好处,但由于两爻易

位,以致二、三、四爻互卦成坎,坎为灾,四爻在坎,所以有灾。反之,如果初六不往外成六四,互卦就不成坎,也就不成为灾了,这就是“勿用有攸往”了。也就是说,遁尾宜安于守厉,不动就不会成灾。

象辞说:“遁尾之厉,不往何灾也”,是指初应坚守不动,她不往四位去,那里会有灾呢。

【原文】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象曰:执用黄牛,固志也。

【注释】六二:阴爻居二位,即本卦第二爻。执:绑。革:皮、此处指牛皮绳。莫:不能。说:作脱解,“莫之胜说”是指其牢固的程度无可解脱。

【解说】遁卦,六二与九三成半离,体离二象,六二就是离的中爻,离为黄牛,六二在艮卦中,艮为山为止,坚强不可动摇,六二居中得正位,能守中道,行为端方有力,又上应九五阳刚,得主有依。九四失位,变成六四,则得位。同时二、三、四爻互卦成坎卦,坎为志,六二在坎,又在艮,是志坚不可动摇,有如“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本爻大顺大利,居遁而不遁,执志以中行正,大有作为。象辞说“执用黄牛”,是说其志气坚定,不可动摇。

【原文】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

象曰:系遁之厉,有疾惫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注释】九三:阳爻居三位,即本卦第三爻

【解说】遁卦,九三得位,下有六二顺承,九三也心系于六二。从卦象说,由于二、三、四爻互卦成巽三,巽为绳为系,九三在巽中,所以为系遁。由于九四失正,变而得位,即成六四,于是二、三、四爻互卦成坎,坎为疾,六三在坎中,所以说:“有疾”。由于有疾,可知本爻是有危厉存在的。本来得位有力,又有六二顺承,可大有作为,由于有疾,含有危厉,不能大有作为,但在家里养些男女臣妾,以供驱使这些小事还是主吉的。从卦象看:由于遁是阴剥阳的卦,九三阳爻被剥,下卦即成坤三,坤为臣,九三变为六三,与上九相应,但六三和上九都失位不正,两相易位,则都得正位,于是上卦乾三变为兑三,兑为妾,而九三经两次变化,仍还原为九三,所以说“畜臣妾吉”。

【原文】九四,好遁,君子吉,小人凶

象曰:君子好遁,小人否也

【注释】九四:阳爻居四位。即本卦第四爻。

【解说】四为多惧之位,九四以阳爻居四阴之位,失位,这就有两不利,智者识机,以遁避为好,所以叫好遁。九四本系念初六,但以不正,不能相应,也就只好忍痛割爱,自行遁避,以求明哲保身。这只有能刚断的君子,才能做到,所以对君子来说,是主吉的。反之,小人惟知系念,不能悬岩勒马,必将遭凶。这就是象辞所说君子好遁,小人就做不到了。

【原文】九五,嘉遁贞吉。

象曰:嘉遁贞吉,以正志也。

【注释】九五:阳爻居五位,即本卦第五爻

【解说】九五以阳爻居阳五中位,又居全卦尊位,是至中至正而居尊,最美好,所以为嘉遁。自然是贞正而大吉的。

象辞说:嘉遁贞吉,是由于能持正守志,所以大吉。

【原文】上九,肥遁,无不利。

象日:肥遁无不利,无所疑也。 我的煤矿生涯——目录表一

【注释】上九:阳爻居上位,即本卦的上爻。肥:盈满。

【解说】遁为阴剥阳的卦,乾满称为肥,上九为乾上爻而居遁,所以为肥遁。上九在下无应,无所系念,就是象辞所说“无所疑也”,居最上位而下无牵卦,有超世之象,能果断地遁世而无闷,所以没有任何不利。本爻当遁即遁,深合封情,所以无不利。

大衍之数——易经中唯一的起卦方法

大衍之数是易经的唯一的起卦方法,其起卦方法需历时4个小时才能完成,繁琐费时费力,当然现代人已经很少用了。逐渐改用西汉大易学家京房创立的纳甲筮法“以钱代筮法”。这里只做一简要的介绍,知道即可,不要求掌握。

相传蓍草可活百年,一枝可生出百茎。蓍草与筹、策相同,均是用于占筮的计数工具,故蓍草也可用筹、策来代替。占卜必须要起出一卦的卦象,古人的方法是这样的,取50根蓍草,用右手取出一根置于一旁,作为太极,然后再分四个步骤进行:

1、分二。将其余的49根蓍草,随手一分为二”,两只手各拿一部分。

2、挂一:任意从一只手拿着的蓍草取出一根,放在一旁,这时两手共持有着草为48根。

3、揲四。将两只手中所持的蓍草分别四根一组,四根一组地取出。若两手中的蓍草恰好均能被取尽,则将最后一组(两手各一组)不取走,而视为余数,即两手余数之和为8;另一种情况是若两手中的蓍草经过四个一组、四个一组地取走后,最后未来的能取尽,则两手中所剩余的蓍草,即为余数,此余数之和必为4

4、归奇。将两只手中所剩余的蓍草归并到一处。如上所述,因为是用48很蓍草分成两部分后再分别除以4,则归奇后的蓍草数目,只可能为8或电如各剩4根,则其和为8。否则,则必剩下1+3或2+2,其和均为4。至此,即已完成了第一变。第一变变成后,接着进行第二变,进行第二变时,是将第一变时“归奇”的蓍草去掉,即去掉名4根或8根。再掉“挂一”的那一根,则进行第二变时,蓍草只可能是40根或44根,第二变的方法与第一变相同,仍为“分二、“挂一”、“揲四”、“归奇”等步骤,所不同的是,在计算余数时,要将“挂一”的那一根加上,而第一变计算余数时,是不算“挂一”的那一根的。这时,因蓍草数目为40根或44根,则“挂一”后的总数必为39根或43根,“分二”、“揲四”后的两手蓍草余数必为1+2或3+4两种,再加上“挂一”的那一根,则第二变的余数变为非4即8。

然后用第二变剩下的蓍草进行第三变,两变后的剩余著草数目则可能是32(两次各去掉8根)、36(一次去掉4根,一次去掉8根)、40(两次各去掉4根),按照与第二变完全相同的办法进行第三变,其最终所得的余数亦必为4或8。

将二变后的蓍草余数分别相加,其和必然会出现如下四种情况之一,即:8+8+8=24或4+4+4=12或8+8+4=20或4+4+8=1,用48分别减去上述三变余数之和,其结果也必然会出现四种情况之一:48-24=24;或48-12=36;或48-20=28;或48-16=32。所得之差再分别除以4。则最后结果必然得到6、9、7、8四个数字。在这四个数字中,奇数的7和9代表阳爻,偶数的6和8代表阴交。如果得到6或7或9时。则记下一个阳爻符号;如果得到6或8时,则记下一个阴爻符号。即是说,经过三变后,只能得出一爻的符号,或是阳爻,或是阴爻。将上述三变的过程再重复五次,即共进行18变后,才能得出一卦的全部6爻。这也就是《系辞传上》所说的:“十有八变而成卦。”

http://ia.51.la/go1?id=19425269&%3Ca%20href=

                        上一篇     下一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