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顺,男,高个,长脸尖下巴,长着一双富有穿透力的眼睛,脸上蓄着小胡子,那时的年龄也就是三十七八岁,本地人住工人村。
那时的羊一矿一坑口,就一个回采区,我和他都是同一个回采区的,他是采区的一名机电维修工。有一次他上早班,那个老式的运输机自动化出了问题,事故的现象很奇怪,他处理不了。电话打到采区里,办事员找到我。我听了他的汇报,判断是继电器的两个不相干的触点,动作时振动,偶尔碰撞引起的,我告诉他,将那两个触点中间用一绝缘的材料隔开就好了。他照我说的办法处理了,那个奇怪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
这次事件,让采区的所有知道的人都感到很吃惊,说我居然能遥控处理自动化故障,真是不简单,技术上采区无人能比,好名声也从此渐渐地传开了,也从此奠定了我在技术上的霸主地位。其实这个故障,从原理图上是找不出问题所在的,只有在现场仔细的观察,思考才能发现问题所在,当然,这都要靠平时的经验积累了。
后来采区分家扩编,我分到六采区,他分到五采区,我们就很少来往了。
他一生酷爱象棋,每次下了班,只要看见有人下象棋,就走不动了,围在那里指东话西,比操盘手还着急。你看,这说着说着就下场了。不过他的棋艺确实很高,在一次全矿的象棋比赛中,他还拿了一个冠军。
七十年代的时候,我喜欢看报纸“参考消息”,就订了一份。那个年代,“参考消息”可不是谁都能订的,我是干部身份,订阅自然不在话下。可不知他是怎么知道,我订着“参考消息”的,他也喜欢看
,只要上中班,他总是会提前来一会,拐到我的宿舍里,看一看这一天的“参考消息”,几乎是风雨无阻的。刚开始还给我打个招呼,后来连打招呼也免了,也不管你在屋里干什么?睡觉不睡觉,干扰不干扰的,全然不顾,进屋就一个动作,往椅子上一坐,拿起报纸就看。那个粘牙劲让我也自叹不如。
说实在的,偶尔一次两次也没什么,天天当活做起来,也难免让人生厌。但转念一想,都是老同事了,你又能说什么,俗话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谁让咱有这得天独道的条件呢?你不提供方便谁又能提供呢?这样一想,也就释然了。
http://ia.51.la/go1?id=19425269&%3Ca%20href=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