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东西的过程是在我们眼睛的视网膜上进行的,这一过程是一个反应,即感光色素分解成视蛋白和视黄醛的过程。这些词有些专业,没关系,解释一下,视蛋白本质上是一种蛋白质,视黄醛是由维生素A转变而来的,感光色素就是视网膜上用来看东西的物质,目前发现四种感光色素,分别分布在两种细胞内.其中比较清楚的是视紫红质。
而感光色素的产生过程就是视黄醛和现蛋白结合的过程,但不是简单的结合,感光色素被分解成视蛋白和视黄醛后,视黄醛要先去肝脏转化成能被再使用的视黄醛,然后再回到视网膜,与视蛋白合成感光色素(图33)。
当感光色素变少后,眼睛就会看不清东西,如果是在看书,您就会不自觉地将身体前倾,靠近书本。这样的眼睛自然不能长时间使用,看一会地东西,眼就累了,再看就模糊了,为了看清楚,此时就要调动眼球周围的眼肌,通过挤压眼球,改变眼球形状来改善视力。
眼肌的调动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在您没有感觉的情况下不自觉地调动。早期阶段,就是所谓的假性近视,如果此时情况改善,因为眼球受压时间较短,凭借其自身的弹性,还可以恢复,时间一久,眼球长期受压,最后彻底变形.不再弹性回复,就到了真性近视阶段了。
感光色素怎样会减少呢?毫无疑问,只有用于合成感光色素的原料少了,或促成这一反应进行的酶或辅酶少了,感光色素才会生成不足,导致视物不清,最后近视形成。生产感光色素的原料,即视蛋白和视黄醛以及酶和辅酶的真正身份并不复杂、不神秘,就是营养素中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所以营养素缺乏才是造成近视的根本原因。
但如前所述,营养素长期慢性消耗,最受损的是肝,肝的代谢能力变弱也会影响到视力,因为肝负责把从眼的视网膜运输来的不能用的视黄醛转变成可以在视网膜重新参与感光色素合成的视黄醛。眼光线强、光线弱、躺着看书等等可能有一定的关系,但各种不合理的用眼都是以消耗感光色素和其它各种营养素为代价的。只要营养素充足,感光色素合成顺畅。近视是完全可以预防的,而且也是可以治疗的。在生活中,营养越差的孩子近视发生得越早就是这个道理。
近视发生后,积极使用营养素,假性近视很容易治愈,真性近视也会有所改善,甚至是完全恢复,因为营养素不仅会改善肝脏的功能状况、视网膜的功能状况、眼球壁的弹性,也会改善眼肌的紧张度和灵活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