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究竟是怎么回事
2007-06-01
最近时常有朋友讲身体不舒服。有的是牙疼,有的是眼睛红肿、眼屎多,还有的嘴角发炎、鼻孔干出血、口舌生疮、大便干燥、小便发黄……一般咱老百姓都会说这是“上火”了。正常情况下,“命门之火”潜藏不露
中医认为,在人体内有一种看不见的“火”,它能温暖身体,提供生命的能源,推动生命的进程,这种“火”也称“命门之火”。在正常情况下,“命门之火”应该是藏而不露,动而不散,潜而不越的。但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导致阴阳失调,“命门之火”便失去制约,改变了正常的潜藏功能,火性就会浮炎于上,表现出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疼等症状,中医就认为是“上火”了。
“火”有上中下“三焦”,还有虚实之分
根据中医理论,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结合内在情况,这些火还可统分“虚实”两大类,对于实火来说,阴是正常的,但是阳过亢、症状重、来势猛属实火;另一种情况,阳是正常的而阴偏少,显得阳过亢,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属虚火。不良情绪和睡眠也能导致“上火”
引起“上火”的具体因素有很多,如情绪波动过大、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会引起“上火”。春夏季节,气候干燥,容易“上火”。预防“上火”,我们平时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按时休息。要多吃蔬菜、水果,忌吃辛辣食物,多饮水或喝清热饮料。“上火”严重需借助药物力量
一般来说,轻微的“上火”通过适当的调养,人体会自动恢复;如果是“上火”比较厉害,就需要应用一些药物来帮助“降火”。但由于“火”的虚实不同、部位不同、脏腑不同、经络不同等,还需具体辨证。比如,治“中焦火”宜用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导赤散等,治“实火”用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药泻火,具有清热泻火功效的中药性味多苦寒,用其治疗实热火症效果颇佳,若用其治疗因阴虚而致的虚火,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反因为苦寒易化燥伤阴而使阴虚更盛,虚火更重,因此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见“火”就用苦寒之品,有时并不奏效,反而误事。穆童
来源:中原商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