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说的这滴水不是幽静的林间溪水,也不是欢快的山涧飞泉,而是一滴被我们污染的水。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小学教科书上有这样一篇短文《一粒豆瓣的旅行》。课文是通过一粒豆瓣从人的口腔进入到体内,经过的各个消化器官来向人们讲述人体的构造。受这粒豆瓣旅行的启发,今天我也想通过污水的旅程,让大家简单了解一下污水的处理工艺,以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惜我生命之源。
经人们使用后的生活废水,由下水管道汇入城市排水管网,聚集于污水泵站,经提升输送至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大致有以下三道主要工序。
污水进入到处理厂的第一道工序是过滤,主要设备叫做格栅,它的作用是去除掉较大的杂物。第二道工序是沉砂撇油,主要设施沉砂池,它是通过鼓风机配合若干条管道向污水中充入空气,一方面,让进入池中的污水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转,有利于污水中比重较大的砂粒等无机沉淀物快速集结到池底的窄槽内,达到泥水分离的目的,另一方面,促使油脂和比重较小的有机物处于悬浮状态,由专用的撇油浮筒将油脂去除后,污水快速流入下一工序。
第三道工序是曝气和沉淀,氧化沟是这道工序的主要设施。在整个污水处理工艺中,氧化沟是完成生物处理的主要构筑物,它是利用若干组转刷、转碟按照一定的旋转方向推动沟内的水流动,同时随着转刷叶片的搅动使污水与空气充分地混合,完成向水中充氧的重要工艺过程。为什么说充氧是一道重要工艺过程呢?在这儿我得向大家讲清楚,污水处理的工艺是生物处理法,就是利用微生物去消噬掉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造成水污染的根本元凶就是有机污染物,通过微生物去除掉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就达到了使水体净化的目的了。再说得白一点就像鱼把水中的虫子吃掉一样,水中没有了虫子自然就干净了。微生物的生存时间很短,有的甚至只有几个小时。如此的循环往复,经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沉淀于沟底的细小砂粒和微生物就形成了污泥,由管道抽出另作处理,经过沉淀后的上清液则由氧化沟末端的出水堰口流进消毒间,经过消毒处理后的水就不是污水了,而称为“中水”。
“中水”顾名思义,人们习惯的称自来水为上水,使用过的水为下水,这种经过工艺处理得到的介于饮用水和排放水之间的水即为“中水”。“中水”的用途非常广阔。例如,厂矿工业用水,园林绿化、景观用水,农田灌溉用水等等。
社会的飞速发展,已急切地显现出水资源匮乏,合理调配,使污水处理事业良性发展,充分利用“中水”资源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一个公民,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强危机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去节约、珍爱每一滴水。(范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