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格嘣
对弱不禁风、经不得摔打的人,邯郸人比喻他像个“琉璃格嘣儿”。豫剧《朝阳沟》的作者杨兰春先生是武安人,他在剧中写二大娘快人快语,惹下了刚从城里下乡的知识青年银环,有这样的台词:“‘琉璃格嘣’还吹三吹呢”,形容银环脆弱的还不如个“琉璃格嘣”。
“琉璃格嘣”,是一种儿童玩具,一般用带有红色的玻璃吹制而成,上部是细长的空管连通下部的烧饼状薄壳,外平面极薄,噙在口中吹、吸,气流带动薄壳的外平面振动,发出“格嘣”、“格嘣”的响声,所以叫它“琉璃格嘣”。前些年,每到春节时的庙会、集市上有售,很受儿童们的喜爱,是民间新春节日应景的民俗风物。
因为“琉璃格嘣”吹管太细,腔体极薄,吹时用力稍大或一不小心碰撞都极易破碎,具有安全隐患,所以家长对孩子玩“琉璃格嘣儿”多有节制,故邯郸童谣有:“琉璃格嘣儿,打了没事儿;回家要钱儿,挨了一棍儿。”现在,制售“琉璃格嘣”的人已经很少见了。
■大尽、小尽
对无论遇到什么好事或是坏事,邯郸人多爱自我调侃地说:“那有啥办法,大小尽赶的呗!大小尽是什么意思呢?
“大尽”一词本来是指“除夕”。“除夕”中“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为“日暮”,引申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之意。“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的夜晚,也就是一年中的尽头,所以,古代对“除夕”又雅称为“大尽”。
后来,人们把一年中的“大尽”,引申为每个月中的最后一天为月“尽”日。但在农历的一年十二个月中,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大月和小月的“尽”日不同,于是,就称大月为“大尽”,小月为“小尽”,一直沿用至今。(李绍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