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冷饮乾坤

(2013-08-09 13:06:29)
标签:

上海

高温

冷饮

需求定律

宏观经济

杂谈

分类: 评论

冷饮乾坤

 

华说

 

一大清早,楼下树梢上的聒噪声已然响成一片,那是知了扯着嗓子在喊“热”,这个夏天,它们就没有消停过。出梅之后,这个城市便笼罩在高温之下,气象台不停地发布在高温警报,从黄色、橙色到红色忙得一塌糊涂。终于顺理成章地,本地有气象记录以来141年的历史极值被超越了,而且一而再,再而三!一介草民而居然有幸连续亲身感受百年难得一遇的热情,真不知道哪世修来的福气。

 

“与天斗,其乐无穷。”虽然整个城市被炙烤得蔫头蔫脑,却似乎激发人们的创造才情。网上流传着两个段子,颇能显示人们苦中作乐的“革命乐观主义惊声”。其一是《沁园春·热》,其词曰:“上海气温,千里清蒸,万里红烧。望市里市外,烈日炎炎;各大区县,基本烤焦;屋内桑拿,汗水洗澡,躺下就是铁板烧。大街上,看吊带短裙,分外妖娆。气温如此之高,引无数美眉竞露腰。惜外地学子,求假无效;各大院校,不安空调;一代天骄非洲外教,仰天直呼受不了。俱往矣,还数本地大爷大妈,拿把蒲扇,边扇边笑。”其二是一个笑话。笑话说,近日持续高温,记者街头采访市民,路遇一黑人。记者问:“非洲朋友,你能说说是上海热还是非洲热吗?” 黑人抹了一把额头上的热汗,很是气愤的回答:“我再强调一遍,我不是非洲的,我是被晒黑的上海人!”

 

有人欢喜有人愁。 肆无忌惮的高温,在众人大呼小叫“热死了”之时,在一旁偷着乐的也大有人在,譬如说那些卖冷饮的人们。在这个火热的夏天,他们的生意随着窗外的气温一起节节攀升。因为职业的关系,这些日日子区区在下走访了一下冷饮市场,接触了若干的冷饮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因而得以一窥今夏冷饮市场的格局变化。虽然是浮光掠影,却也略有收获。

 

炎炎夏日里吃上一份冰凉沁心的冷饮,无疑是莫大的享受。作为消暑的佳品,大热天冷饮热卖是正厂不过的。天越热,冷饮生意越好。和往年一样,今年不少冷饮厂家上调了其旗下的众多冷饮产品的价格。厂家给出的原因,不外乎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涨云云,是老生常谈,真假难辨,因为同样有不少冷饮品种没有涨价,显示着涨价并非仅仅是处于成本的因素。这且勿论,单说这冷饮产品的价格上涨之后,销量依然大幅上升,是否违反了需求定律?当然不是。需求定律描述的是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反向关系。“需求量”和“需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因为价格的变动而引发的变动,而“需求”的变动,则是整条需求曲线的变动,其变动是价格之外的因素引起的。今年夏天冷饮的热卖,不是因为冷饮价格上涨引起的,而是百年一遇的高温到来的,是整条需求曲线大幅向右移动的结果。

 

走进街头的便利店,冰柜里难觅廉价的冷饮产品,所多的,是那些所谓的高端冷饮,三四元和五六元是主流,还是价格更为高昂的。那些“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的冷饮产品比如盐水棒冰、绿豆棒冰之类则不见踪影。它们或者在大卖场里整箱整箱的面目出现,或者散见于那些不知名马路的小杂货店里。为什么会出现的格局?无他,因为占据着重要地段的知名连锁便利店,其租金成本远高于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杂货店。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便利店的“上头成本”远高于小杂货店,要回收这些“上头成本”,廉价而薄利的棒冰是不堪重任的,只有毛利高的中高端的冷饮产品才与之匹配。

 

冷饮行业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行业,自由而开放,因此厂商与厂商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自然,价格竞争是最为常见的较量方式。此番获得的一个有意思的案例,是一个厂家的亲身实践。其旗下游两种冷饮产品,在市场上均颇受欢迎。提价之后的市场反应却大相径庭,一种是销量基本不受影响,销售额则因为涨价而明显上升了;另一种则销量明显下跌,因此销售额涨价之后不升反降。厂家事后的总结,认为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反差,是因为前者为该企业独有的产品,而后者市场上相近者甚多。因此后者涨价之后,消费者都选择竞争对手的产品了。闻听此言,猛然想起经济学上所谓的“需求价格弹性”,这不正是活生生的例证么!所谓需求价格弹性,衡量的是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通常用价格弹性系数来表示,其公式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如果弹性系数大于1,则表示有弹性,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如果格弹性系数小于1,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这样看,这个冷饮厂家的两种产品,一种是有弹性的,一种是缺乏弹性的。而决定是否有弹性及其弹性大小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是替代品!替代品越多,越相近,则物品的需求越有弹性。厂家对涨价行为后果的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

 

倘若说上述的现象过于琐碎,那么,最后讲一个以小见大微言大义的事例罢。这是来自一个冷饮经销商的销售信息。这个经销商代理四五家冷饮厂家的冷饮销售,产品覆盖高中低档,负责向数百家街头小店配送冷饮,每天的出货量在上千箱。从他这里的出货数据看,在这百年一遇的高温季节,其出货数量较往年明显上升了,这是在意料之中的。值得一说的是,在这众多的冷饮产品中,销售增长最快而且常常脱销的,是那些中低档的冷饮产品,而价高的所谓高档冷饮产品增长速度并不明显。这个小小的细节传达着什么?传达着整体经济的不景气!因为在整体经济下行之下,人们对未来预期收入不看好,从而在消费上偏于保守,倾向于选择价廉物美的商品。

 

高温依然在这个城市里肆虐,天气预报说,未来几天最高温度仍可能达到40℃。对冷饮产业链上大大小小的从业者而言,今年夏天能够“多收了三个五斗”,最需要感谢的,是那始终徘徊在城市上空的“副热带高压”!

 

2013/8/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