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欧洲光伏业大势已去

(2013-07-30 14:16:33)
标签:

中国

欧盟

光伏

配额

需求定律

分类: 评论

欧洲光伏业大势已去

(光伏大战:和解及其后果)

 

华说

 

语云:“有理走遍天下。”这其实是象牙塔里的书生之见。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过的“老江湖”都知道,这世上,有些人、有些事是根本不允许讲“理”的;某些事、某些情虽然讲“理”,但“理”是可以讲不清楚的;又有一些事、一些情,此地顺理成章言之成“理”,彼地却是理屈词穷不可“理”喻。

 

譬如说罢,同一行业的企业之间聚在一起串谋,以达成价格同盟操纵市场是为各国法律所反对的。当下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上海黄金市场“价格垄断”一案,便是包括老凤祥、老庙黄金、豫园商城多家知名品牌在内的15家沪上黄金饰品企业在行业协会的名义下,达成了的所谓“自律价格”,因而遭到了国家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然而,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光伏贸易大战,却是作为进口方的欧盟强烈指责中国企业的价格过低而起,最终的解决办法,是指定所有中国光伏企业对欧盟出口的光伏产品,必须以不低于规定的价格!因为不得低于“自律价格”的规定,上海的金店涉嫌串谋而受到查处;而欧盟这一面,却是强制中国光伏企业进行“串谋”,以便达成一致的“价格承诺”!人间真是一个有趣的所在。

 

闲话休叙,转入正题。被称之为“中欧最大贸易争端”的欧盟对中国光伏反倾销调查一案近来峰回路转。7月27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等5家行业组织发表《关于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的联合声明》。声明称,经过中欧双方艰苦、细致的谈判,中国光伏产业代表与欧委会就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也在当天宣布,经过谈判,中国与欧盟就光伏贸易争端已达成“友好”解决方案。德古赫特说,欧盟很高兴取得一份令人满意的有关中国输欧光伏产品的价格协议。

 

中欧之间的这场光伏贸易大战起自去年。故事梗概大致如下:2012年9月6日,欧盟正式决定对中国光伏发起反倾销调查。该案涉及金额高达200多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1300亿元),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单起贸易争端,也是欧盟迄今对我国最大规模的贸易诉讼。双方几番交涉之后,今年6月4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欧盟将从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妥协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中方随即亦启动了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等反制措施。此番中欧之间就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达成价格承诺安排,意味着一场风雨欲来的贸易大战在双方的努力下终于得以“扼杀在摇篮里”。

 

所谓的“价格承诺”安排,是中方承诺出口到欧洲的光伏产品不低于某个最低价格,并设定具体时间期限,同时中方承诺将每年出口到欧洲的组件限定在一定的规模范围内。在此前提下,作为交换,欧盟将不对中国光伏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总而言之,核心是“限价”加“限量”。尽管具体的细节尚未公布,但市场上流传的消息说,中欧达成的价格下限是0.56欧元/瓦,此外亦有0.57欧元/瓦之说,期限为两年。每年的出口数量为7GW。按照目前中国出口到欧盟的光伏组件0.5欧元/瓦测算,如果以0.57欧元/瓦的价格下限计算,提价在10%以上。不过,相比47.6%的反倾销税率,以及欧盟最初要求的0.65欧元/瓦,这一价格的达成,确乎是“体现了中方绝大多数企业的意愿”。况且0.57欧元/瓦的价格,已经接近欧盟光伏制造成本,这样看,在此次谈判中,欧盟也表现出来了“友好”解决问题的足够诚意。

 

接下来的问题是,在0.56欧元/瓦或者 0.57欧元/瓦的最低限价,以及每年7GW的出口限额之下,中国光伏行业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回答是,中国输欧光伏产品的质量会大幅提升。换言之,高端的光伏产品将成为对欧出口的首选。

 

不难明白,倘若出口没有数量限制,也就不会有什么所谓的“配额”。“配额”的出现,来自数量的限制。有限制,意味着不能予求予取,意味着稀缺。物以稀为贵,稀缺就意味着有价。“配额”既然有价,是值钱之物,而每一个光伏组件需要一个配额才能出口,则自然以高质高价的光伏产品出口为上。因为一个优质的光伏组件与一个低质的光伏组件需要加上同样价值的一个“配额”,优质光伏组件相对价格下降,越高端相对价格下降越多。需求定律说,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这样,配额的存在,需求定律逼着企业出口优质的光伏组件。

 

由此引出的话题,每年7GW的出口配额,参与此次中欧光伏谈判的95家企业将如何分配?采用“价高者得”的市场化竞标当然是首选。退而求其次,“排排坐分果果”,每一个企业按商定的规则都分得一些也可以接受,毕竟参与反倾销应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关键是,在原始分配之后,一定要允许在市场上自由买卖和转让。有了这自由买卖和转让,这些配额最终依然会落入优秀企业和企业家之手。这一方面使得配额之价提升,另一方面也逼着企业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

 

或者要问,为什么引入配额之前中国光伏企业不走高端路线?回答是,在国际贸易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各个地区会按照自己比较成本优势从事不同产品档次的产出。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做高档产品,成本必然为之大升。在激烈竞争下,企业做不过来。而引入配额之后,降低了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因为那些没有配额的企业被排除在竞争之外,拥有配额的企业则获得了某种程度的垄断权,享有一部分的垄断租值。这垄断租值给了企业提升成本的空间,从而带动产品质量的提高。这是从生产的角度看,配额租值的存在,提供了企业高成本投入从事高端产品的研制和生产的空间和可能。

 

因为与中国光伏企业竞争不过,欧盟在一小撮企业的撺掇之下搞起了贸易保护主义,先是宣布对中国光伏企业进行“双反”调查,在中国的反制之下,如今安排了一出限价加配额的把戏。没有疑问,配额实行多年后,原本在价格上拥有优势的企业,将在质量上进一步取得优势。届时,在高端产品领域,它们竞争不过中国企业,而在低端领域,又做不过那些低成本的新兴国家。一言以蔽之,欧洲光伏业大势已去矣。借用中国的一句俗话,这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013/7/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