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零售业及其命运
(2013-07-22 13:51:35)
标签:
电商零售业马云王健林宗庆后杂谈 |
分类: 评论 |
电商、零售业及其命运
华说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崔健曾经发出这样的喟叹。这声喟叹,其实更契合于今日的网络时代。譬如说,十年之前,当网络购物在国内刚刚萌芽的时候,传统的零售业——无论是超市还是百货商店大抵不屑一顾,小孩子“过家家”,不就是一个玩么!然而十年之后,这世界已然是另一番景象:电子商务一路高歌势如破竹,传统零售业则节节败退苦苦支撑。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电商的崛起,是否意味着传统零售业因此而走向没落,甚至最终被取而代之?很多人认为是毋庸置疑的,推销这一答案最力者,自然是电商们。但为传统商业辩护的人们也不少,其中亦不乏江湖上大有名头的人物。万达集团的王健林是其中的一位。他认为网上购物的发展势头虽然令人“震撼”,但其未来是否会压倒传统零售,她的回答是“未必”。为了显示其对传统商业的信心,他公开了与马云之间的一个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赌约:“到2020年,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到50%,我给马云一个亿。如果没到,他还我一个亿。”
王健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与其站在一个阵线的大有人在。最新的一位,是在《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上名列“中国首富”的宗庆后。几天之前,他公开表达了一个观点:尽管目前网商对零售业冲击较大,但网上交易绝对不会取代零售业。他分析说,商场的租金太贵,扣点太高,致使零售价偏高,所以不交税、没有什么费用的网商可以通过低价倾销赢得部分空间。但网商也有缺陷,一是并非所有产品都能在网上销售;二是不能体验生活;三是假冒伪劣商品无法当面验证,难以追索。“因此只要零售业改变经营方式,还是能逐步夺回市场的。”似乎是为了证明其并非空口白话,在当天,他宣布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开店计划——“3-5年内开设100家商场或综合体。”
成王败寇。无论是从经济学还是商业的逻辑上说,我们不能与成功者争辩。宗庆后及其哇哈哈在饮料行业的杰出表现,很难让别人说三道四。但在零售领域,宗庆后及其哇哈哈只是一个初来乍到者,而且其在杭州开设的首家零售商场——娃欧商场至今经营惨淡。以至于因为测字先生认为名字不吉利,“虽然是迷信,但也得信一信”,宗庆后将娃欧商场改名为“娃哈哈国际精品商场”。 而此前的2010年6月,娃哈哈宣布在河南商丘签署投资5亿元建设娃哈哈(商丘)交易大厦、娃哈哈(商丘)生产基地的协议,但该项目不到半年便放弃了,5亿元的投资协议亦未落实。这样看,以同样的商业逻辑衡量,宗庆后关于电商与传统商业的言论和判断,显然缺乏足够的令人信服的资历与事实支撑。这一点,与其在制造业方面的辉煌业绩有着天壤之别。
尽管自认为“进军零售业为时不晚,还有很大空间”,自信于“相比制造业,商业只是买进来和卖出去的事情,很简单”, 自降大任于 “要改变零售业对我们制造业的威胁,制造业的老板们都对零售业恨之入骨,所以我们要对制造业做点贡献”, 宗庆后及其哇哈哈的零售业前景,愚以为,并不像其想象的那样的乐观。宗庆后及其哇哈哈虽然在制造业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在零售业上显然是门外汉,而其又并不打算为此引入专业的零售管理团队。隔行如隔山,制造业的经验是否能够移植到零售业并复制成功是大有疑问的。实际上,进军零售业的宏大计划,宗庆后数年前已经提出,但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而去年在杭州试水的娃欧商场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在运作上,从开始时强调自建,到如今的自建、租用商场及和商业地产主联合招商并举;而产品线亦有最初设想的精品商场转向以吃、喝、娱乐、健身、文化、购物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种种迹象显示着,宗庆后及其哇哈哈在零售业上并无找清晰而明确的思路和定位,一切尚在摸索之中。
然而,这是宗庆后及其哇哈哈的事情,用不着旁人操心。但其中涉及的电商是否将取代传统商业,传统商业是否还有可能夺回市场的话题,却正是当下社会热点一时之选。呈现几何式增长的电子商务是否最终将传统商业消灭,完全取而代之?如同当年的汽车取代了马车,电灯取代了煤油灯一样?!
不难明白,电商在与传统商业的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核心的优势其实就是两个字:价格。同样的一件商品,质量、款式等等完全一样,从网上购买的价格,比从实体商店里购买要低,而且往往低得多。既然同样的商品在网上的价格比实体商店低得多,人们自然会转向网上购买。此“经济人”的本性使然也。这些年,网上销售的市场规模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向前狂奔,并一步步地蚕食传统零售业的领地,说到底,竞争的利器,无非是低价而已。
自然要问,同样一件商品,实体商店里的标价要比在网上售卖贵?答案简单。从经济学上说,价格反映的是成本与需求的变动。需求取决于消费者。从供应者这面说,价格的不同,表明着成本的差异。实体商店里价高,网上商店价低,显示着实体商店的成本要高于网络。这成本高企的原因,众所周知,一是店铺的成本,无论是自建、购买或者租赁,都意味着一笔庞大的投入;二是由于政策管制等局限的存在,众多商品的流通品要经过许多环节。而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大大地节省了这两方面的交易费用,成本自然随之降低。这是科技进步带来的社会整体交易费用的降低。
不过,电商完全取代传统商业之说,亦是一厢情愿。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物品均可在网上购买和消费;另一方面,便利亦是一种价。行走在路上感到口渴,你不会通过网上订购等着快递送来,因为街头的小店购买更方便,即买即取。但总体而言,电商超越传统商业,在中国零售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事实。
然则传统商业的生存空间何在?回答是,无法在网上实现的消费!譬如说餐饮,在饭店里享用和网上订购快递到家里吃是两种不同的消费;譬如说看电影,同一部影片,在家里看和电影院观看是两种不同的体验;又譬如说健身、理发、美容等之类,你只能在实体店里而不可能在网上完成消费过程……一言以蔽之,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交往实现的服务消费将是传统商业的生存基点,因为这是电商无法入侵的领地。自然,因为自建、购买或者租赁实体店铺需要不菲的投入。从经济学上说,这种投入一旦下注,便覆水难收,成为庞大的“上头成本”。要回收这庞大的“上头成本”,必须经营质量高同时价格也高的产品和服务才可与之匹配。因此,随着物业和人力成本的提高,服务消费的价格亦将水涨船高。而在中心城区的黄金地段的店铺,将会被奢侈品之类的高档物品所占领。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王健林与马云之间的赌约,马云的胜出基本没有悬念。事实上,王健林也正在大张旗鼓地发展着其“万达电商”。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占据主流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对传统商业而言,这并非是世界末日。电商虽猛,亦有其不及之处,而这恰恰是传统商业的擅场。
2013/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