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收取代驾费合不合理
(2013-04-16 09:48:23)
标签:
代驾费饭店讯息费用杂谈 |
饭店收取代驾费合不合理
(代驾费的分成)
华说
因为酒后驾驶处罚力度的加大以及“醉驾入刑”的实施,代驾在这一两年逐渐兴起。
前两天,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条新闻,披露了这个新兴行业的一大“潜规则”。该台的记者在北京市知名的餐饮街簋街做了一次代驾的暗访。这些饭店餐馆几乎都能够提供一种额外的服务,为有需要的客人叫代驾。提供叫代驾的服务,饭店并不向客人收费。暗访的记者随后通过一家饭店叫了代驾。从簋街到农展馆,代驾司机收取了170元。按照这位司机的说法,其收费的公式是,起步费150元,随后每10公里收20元。
对于收费太贵的抱怨,代驾司机解释说,其实170元并非全部落入他的口袋。这170元中的70元,是交给叫代驾的饭店的。剩下的100元中,还要上交给公司一部分,司机自己个人所得,也就是几十块钱。这位司机说,这是行内通行的做法。
从这个行内通行的潜规则来看,一个消费者支付的代驾费,参与分成者有三:其一是饭店,其二是代驾公司,其三是代驾司机。饭店所谓的“不收费”显然是言不由衷。自然,从表面上看,饭店确实没有像客人收取费用,但因为参与了代驾费的分成,“羊毛出在羊身上”,饭店实际上还是向客人收费了,只不过收费的方式较为迂回、较为曲折罢了。
为什么饭店不直接向顾客收钱,而要借道于代驾公司暗度陈仓?原因简单。一则按照上述的例子,打一个代驾电话就收取70元,顾客基本上都会转身离去;二则直接收取70元会给顾客以“宰客”的印象,影响饭店的声誉。饭店的主营是饮食,为了区区代驾费导致消费者以后不再光顾,显然因小失大得不偿失。通过与代驾公司分成的方式则不同,既讨好了顾客,代驾费的分成又拿得容易——因为饭店提掌握着第一手的代驾需求讯息,代驾公司有求于饭店,需要其为它介绍生意,自然给得爽快。两相比较,直接收费的代价,远高于代驾费分成的制度安排,分成的被最终选择,良有以也。
无论是直接收费,还是迂回的分成安排,最终为代驾费买单的其实是同一个人——消费者。可以看到,虽然结果如一,但消费者表现大相径庭:不容易接受前者而乐意接受后者。这是说,价格表现的直接与否,会影响到人们对物品或者资源价值的判断。相对于“明码标价”的直接表现,迂回、隐秘的价格表现形式,往往会迷惑人们的眼睛,导致对资源价值的误判和错觉。这就是为什么各种社会福利、政府补贴大行其道的原因所在:因为人们相信,他们是在享受在“免费午餐”。尽管事实是,支付这些免费午餐的,正是来自于他们缴纳的税收!
然则饭店参与分成代驾费的道理何在?回答是,这是出售讯息的回报。实际上,在代驾一事中,饭店的角色,与市场上常见的房产中介、职业中介一样,起到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让需求与供给在此相遇。为什么它们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因为在它们这里,汇集了买者和卖者的供求信息。而为买者和卖者提供讯息,就是它们的赚钱之道。是的,讯息值钱,有时候值很多很多钱。当下社会规模庞大的咨询行业,以及在古董、艺术品市场上的买卖之人,不都是在赚讯息的钱么?
或者要问,在上述的例子中,170元的代驾费,饭店拿了70元,比实际执行代驾业务的代驾公司和代驾司机还要多,是不是合理?不用说,这个分成比例,饭店肯定觉得拿得心安理得,而在代驾公司和代驾司机看来,饭店无疑拿得多了。孰是孰非?愚以为,没有对错,这是竞争下的结果。代驾市场是一个没有管制的市场,参与者各各自由竞争,代驾司机与代驾司机之间有竞争,代驾公司与代驾公司之间有竞争,而饭店与饭店之间也有竞争。当下的这个分成比例安排,是在竞争中形成的,你说合不合理?自然,分成比例安排不会一成不变。随着局限条件的改变,譬如说,当下代驾软件的兴起,使得车主能够自主选择代驾公司和代驾司机,会对现有的竞争格局形成冲击,最终改变代驾市场供求的格局,从而使得分成比例安排出现新的调整。
201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