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 “门票经济”一辩

(2012-10-07 14:10:24)
标签:

旅游

西溪湿地公园

西湖风景名胜区

景点

门票价格

杂谈

为“门票经济”一辩

 

华说

 

十月,有杭州之行。

 

在知名景区无一例外地“被踩沉”的中秋国庆长假,最佳的选择或许是“宅”在家里。但莫名地,内心有一个声音说,还是出去走走罢。仿佛不出去走走,便辜负了长达八天的假期的美意似的。为了避开出行高峰的拥挤,也为了避免“看人海”的无奈,于是乎刻意地选择了10月3日出门,去临近的杭州散散心。

 

一早出发,高铁也很快,上午9时多已经抵达杭州。在酒店放下行李,稍事休息之后便前往西湖。到得景区,不由暗自佩服了一把自己决策英明,挑对了日子。湖边的游客自然不少,但于这个著名的5A级风景区,在国庆长假的非常时期,这样的游客数量,实在是“多乎哉?不多也。” 庆幸之余,也有些疑惑:假期才过半,游客便回落得如此之快么?泛舟西湖之时,和船工攀谈。他说:“今天是八月十八,都到钱塘江观潮去了。”原来如此,并非算得准,而是不经意中赶上了。

 

没有什么非游览不可的景点,举家出游扶老携幼,行程想快也快不了。随意地漫步于苏堤之上,走上哪里算哪里,累了便坐在湖边歇歇脚,亦是休闲之乐。但好景不长,到了下午三点多,游客明显地多了起来,大抵是钱塘观潮的人们杀回来了。行至雷峰塔之时,已然人满为患。想要登塔一览西湖全景,除了排队,还是排队。

 

不游西湖久矣。但西湖的“芳名”,并没有在脑海中淡忘。因为这些年来,西湖频频被人提起,尤其是在节假日的时候。当然不是因为其美丽的风景——这在古代已有定论,而是其独树一帜的“免费”大旗。每当国内别处知名的风景区门票涨价的时候,西湖便会被人们拉将出来,成为批判“门票经济”的利器。“门票经济”云者,是说景区收入核心来源是门票收入。景区增加收入的主要甚至是唯一途径,就是提高门票价格。因此,国内众多知名景区这些年来不断上调门票价格的行为,被舆论定性为“门票经济”。据说,“门票经济”不仅让游人疏远了风景,而且还破坏了包括餐饮、住宿、购物等“旅游经济”产业链的发展。总而言之,格局是小的,目光是短浅的。作为正面的典型的西湖则不然。自2002年实施免费十年来,虽然景区的门票收入减少了,但游客在住宿、吃饭、购物、娱乐等方面的消费增加了。杭州市旅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02年杭州市的旅游总人数为2757.9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294亿元,到了2011年,旅游总人数达到7487.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1191亿元,是2002年的四倍。当真是“挣了票子,撑了面子”。

 

不过,从此番的亲身游历来看,西湖的“免费”,其实是有些夸大其辞了。那些攻击别处景区涨价的论者,有意无意地将西湖的“免费”神话了。因为他们有选择性的忽略了或者隐瞒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在西湖景区,依然是有许多景点是收费的。譬如说西湖游船45元的收费中包含着三潭映月的门票,譬如说雷峰塔是卖门票的,譬如是参观岳庙也是要买票的……作为一个有着经济学常识的游客,区区在下并不认为上述的收费有什么问题。实际上,一些景点大排长队的现象,直观地表明这些景点的门票价格偏低了。但余以为,为了批判所谓的“门票经济”,在举例西湖时候,对这些收费景点“忽略不计”以神话西湖的“免费”,显然是不足为训的。

 

然则即便如此,相比以往,西湖景区中的收费景点毕竟大幅度地减少了,那些曾经收费的景点如今已然免费。而那效果,也为十年来的实践所证实。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西湖的实践,是不是对“门票经济”有力否定?这一问题暂且按下不表。话说游览西湖的次日,全家老小又去了杭州的另一处名胜——西溪湿地公园。传说当年宋高宗赵构途径西溪,为美景所迷,曾有意在此大兴土木建筑皇宫,奈何国力不济,只留下一声叹息:西溪且留下。传说而已,当不得真,大抵是出于景区“讲故事”的需要。然而秋日之下的西溪,洁白轻盈的芦花已经绽放,火红的柿子迎风飒爽,放眼远方,一片苍茫辽远、水波潋滟,确乎令人流连。当然,要欣赏这美景,你首先需要掏出80大元购买门票。这只是大门票,景区内的一些精华景点,则需要另外收费。不言而喻,西溪湿地公园走的是一条“门票经济”的道路。

 

问题来了。西湖属于杭州,西溪亦属于杭州。倘若说,西溪实践“门票经济”是主事者格局小,目光短浅,则同一个主事者在西湖景区却大手笔地实施了10年的免费,格局大的很,目光也很远大。你如何自圆其说?!为什么同样在杭州,西湖走“免费”之路而西溪行“门票经济”之道?无他,局限条件的不同,决定了其经营的不同模式。

 

西湖走“免费”之路,是有其特定条件的。西湖是城中湖,地处杭州市中心,与旅游密切相关的服务业发达,景区内外的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交通等业态发展完善,布局密集。西湖免费造成的门票收入减少,可以通过游客在这些业态上消费的增加来获得弥补。没有综合回报业态支撑,西湖“免费”根本无从继续。而这,也恰恰是包括西溪湿地在内的国内众多知名景区所不具备的。此其一。

 

其二,西湖“免费”之后,西湖景区内免费景点自然是吃亏的。受益于免费之后游客骤增的,则是那些收费的景点,以及景区内外的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行业。如何分享免费带来的利益,,是免费能够继续的重中之重,否则,免费景点必然不乐意“为他人做嫁衣裳”。而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的体制,确保了这种利益分享机制得以实施。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属于杭州市政府派出机构,类似区一级政府,拥有公安、工商、行政执法等多个部门。整个西湖景区6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保护、利用、规划、建设职能都由其负责。这样,一方面,风景区内部各景点的收益可以容易地协调;而另一方面,在与市旅游委的谈判中,也可以获平等的话语权。通过体制性拨款等措施,能够分享到西湖免费带来的城市旅游总收入增加的收益。而在国内许多知名景点,并不存在着这样的一种制度安排。

 

实际上,西湖“免费”十年,至今还是“一士谔谔”无人跟进的现实,已经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西湖模式的不可复制。因为这一模式有着严苛的前提条件。而这些条件,是那些备受人们诟病热衷于“门票经济”的景点所望尘莫及的。

 

从不认为那些大谈特谈“门票经济”弊端怎么怎么严重的人们,真的关心所谓的旅游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倘若真是那么看不惯“门票经济”,你来搞一个免费景点试试?其真实的想法,大抵不过是门票价格高了,心里为之不爽罢了。有时想想,经济学“经济人”的假设,当真是洞彻人心。

 

2012-10-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