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院预告片为什么越来越少

(2012-03-31 09:37:31)
标签:

预告片

影院

成本

收益

正外部性

杂谈

分类: 评论

影院预告片为什么越来越少

 

华说

 

有成语曰:“熟视无睹”。这是确实的。发生于周遭的事情,见多了习惯了,不觉其有什么新奇之处值得关注。不以为意,自然看见了也跟没看见一样。待到有人提起,才为之恍然。这些天,微薄上的一个热门话题,是关于影院的预告片。“这阵子在影院看的几场电影开始前全是广告,一部预告片也没有了。” “进去之后播了几个广告就开始正片,连个观影的预热过程都没有。” “夸张点儿讲我记不起上次在影院看预告片是啥时候,正片前的预告片仿佛消失了一样。”……看着这些议论,一想,还正是如此。

 

这议论,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从所见的这些报道来看,虽然行文略有不同,但那意见,大抵是一致的。概而言之,是说影院减少预告片的做法,乃急功近利,目光短浅。是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求“小利”舍“大利”的不聪明做法。亦有俏皮的说法,称之为“猪八戒啃猪蹄”,这是说,影院的做法是自我蚕食,在变相阻拦观众回到影院,与慢性自杀无异。这是颇为严厉的批评了。

 

对影迷而言,获取新片信息并非只有影院一条途径,观看预告片,也并非只有影院的放映厅之外别无选择。网络上、电视里,都可以一睹新片的风采。因此,所谓影院减少预告片放映乃是剥夺影迷获得新片信息的权利之说,乃是借题发挥不足与言。然而,影院版预告片制作精良,而且大银幕的观影体验非其他形式的预告片所能比拟,又的确是事实。影院内难觅预告片而引起影迷的反弹,也不为无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影院放映电影是一门生意,在商言商,预告片放映越来愈少之症结,自然需要从“利”字上着手。按照广电总局的要求,影片映前广告长度,必须控制在10分钟以内。从当下放映的状况看,这10分钟内广告,大抵分为两种广告,一种是新影片的广告即预告片,另一种则是商业广告。此消而彼长。预告片占的时间长了,则商业广告时间则短;相反也一样。商业广告时间一长,预告片时间就短了。然则影院何以不选前者而选择后者?无他,因为预告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与己无利可图,而商业广告的收入,则是真金白银直接进自己腰包的。

 

在预告片的运作上,影院是一个“局外人”。因为这是片商与片商之间的事情,而与影院无关。譬如说罢,片商甲有一部影片即将上映,想要做预告片的片商乙会找片商甲洽谈,如果甲同意,则片商乙的预告片会贴在片商甲的影片上一起发行。按照行规,乙方并不需要直接向甲方支付费用,因为以后甲方的预告片会贴在乙方的影片上发行。也就是说,预告片的运作,片商与片商之间是采用资源互换的方式进行的,今天你的预告片贴在我的电影前面,明天我的预告片贴在你的电影前面。当然,这也是一种支付费用的方式,不过间接而隐形。作为直接放映预告片的影院,片商并不向其支付费用。

 

不难明白,放映预告片,影院非但不能带来直接的收益,而且会影响其收入。因为放映预告片,必然会占用其时间资源,从而减少其收益。这收益的减少,体现于两个方面:其一预告片的放映,减少了一部电影的排映场次。少放一场电影,自然直接少了一场的收入。其二是在不同的时段,电影票价是不同的,预告片对时间的占用,有可能导致对黄金时段场次的排挤,从而导致影院收入的减少。本身无利可图,又占用时间影响收入,影院当然对预告片能掐则掐。而以在观影人次多的暑期档和贺岁档为甚,无他,因为此时放映预告片的代价较平时大幅上升了。

 

或者要问,放映预告片对影院收益的影响,过去和现在是一样的,何以影院掐预告片的现象,“于今为烈?”个人之见,这与电影工业的生产技术变革有关。行内之人透露,一部电影在进行数字化打包时会包含三部分:商业广告、预告片和正片。过去,这三部分是个统一的整体。但大约从去年开始,逐渐演变成了三个独立的数据包,影院需要分别下载。这意味着,因为生产技术的改变,对影院而言,同样要“排除”预告片,以往比较麻烦,而现在则非常简单。换言之,删除预告片的成本大大下降了,影院自然手起刀落。预告片遭遇删除的一幕如今频繁上演,其来有自也。

 

作为广而告之的一种手段,,影院版的预告片有着极强的针对性,是一种极为精准的营销方式,对吸引影迷回到电影院,从而提高票房,进而促进电影工业之发展,无疑是有助的。然而,将预告片逐渐消失之责,尽归于影院,痛斥其目光短浅,求一时之利而不顾行业长远之发展,却不免失之偏颇。没有疑问,影院放映预告片对整体电影工业发展有益,对行业发展具有“正外部性”,但上述的分析已经明白地指出,放映预告片对影院本身并不带来收益,而且影响其收入。也就是说,影院不能够从为行业提供的“正外部性”获得相应的收益,贡献与收益不对等,影院自然不感兴趣,不愿去做。或曰:预告片吸引影迷到影院,岂不是能够为影院带来收益?!这自然是不错的。但问题在于,影院是如此之多,你是在我这个影院看的预告片,最终正片上映时候,却未必一定来我这个影院观看,则岂不又是空欢喜一场!每一个影院都如是想,如是做,预告片于是乎依然没有着落。

 

影院只是电影工业的一环,预告片的消失,自然有其责任,但远不是全部。从电影工业长远发展计,当下的预告片合约形式需要改变,参与者不能仅限于片商与片商两方,还需要将第三方的影院参与其中,通过合约界定各自的权利和责任,明确收益分成。唯有如此,方能从根本上改变大银幕预告片日渐稀少之现状。

 

2012-3-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