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金陵十三钗》说到定价权

(2011-11-21 11:00:55)
标签:

金陵十三钗

定价权

垄断

杂谈

分类: 评论

从《金陵十三钗》说到定价权

 

华说

 

西风凄紧,黄叶遍地。寒意一天天地加深着,岁暮的气味也越发的浓烈起来。但这萧瑟的气象,只属于大自然,人世间却依然热闹,尤其是在城市里。譬如说,岁末年初,正是电影市场“最是一年好光景”。这一年一度的“贺岁”黄金档期,自然不容错过,各类影片扎堆上映,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争票房高下。

 

年年贺岁,今年尤甚。院线和片商早早地公布了排片计划,大造声势,上映时间更是提早至11月中下旬。粗略来看,今年的“贺岁”档期,上映的影片数量繁多而类型各异,竞争之激烈自不待言。在这其中,尤为影迷所关注且行内之人寄于厚望者,非张艺谋之《《金陵十三钗》莫属。这部号称要拿下10亿票房的电影,虽然要到下月中旬才正式公映,但此刻的现在,却已经掀起了被行内之人称之为“可能会引发院线和影院大洗牌”的大动静。

 

是行业的惯例。片方跟院线签约时通常在合同中注明“最低票价”,电影院在售票时不能低于“最低票价”。在国内,这“最低票价” 根据城市消费能力分成了A类、B类、C类三类。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消费高的大都市为A类城市;石家庄、南京、武汉、长沙等省会城市为B类城市;其余地市为C类城市。A类、B类、C类三类城市的“最低票价”会由高到低依次降低5元。11月15日,《金陵十三钗》发行方将有关《金陵十三钗》票价的通知发送到各家影院和院线。出乎院线的意料,《金陵十三钗》将目前的通行的最低票价上调了5元,也就是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个A类城市,最低票价由以前的35元变成了40元。而在南京、武汉等56个B类城市则由30元变成了35元。其他C类城市则为30元。 “国内史上最高的最低票价”由此而诞生。

 

不止此也。在上调最低票价的同时,《金陵十三钗》发行方也调整了票房分成比例。以往刨除税金后,片方和影院的分成比例分别是:43%和57%,但《金陵十三钗》此番将其调整为45%和55%,上调2个百分点。很显然,这意味着,片商将在票房收入的瓜分中,获得了比以往更多的利益。行内之人预测,“有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金陵十三钗》带来的票价改变、分成比例改变,有望对明年国产片的最低票价、分成比例带来趋势性的变化。

 

对于上调最低票价,《金陵十三钗》的总制片人张伟平称有一个解释。他说,“《金陵十三钗》是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国产片,片长达2小时25分钟,比一般国产片长出4、50分钟,等于是加料的产品,加料产品,当然加价。”而关于调整票房分成比例,几乎是不容分说,表示“不明白影院有什么不满”。并且扬言,“这个市场就是强者制定规则。……如果影院不满意,它们可以拒绝放映《金陵十三钗》。”

 

记忆所及,如此强势的发言,通常是在院线和影院这一方。这些年来,片商屡有啧言,认为院线和影院“躺着挣钱”,不承担风险却在分成中占据大头。但院线和影院的回应如出一辙:嫌少你可以不来我这里放映啊。如今甲方乙方倒了个儿,说话的是片商,听话的是院线和影院。何以《金陵十三钗》的片商有如此底气,单方面地改变规则,院线和影院却不得不接受?

 

没有疑问,双方能够达成合作,首先必然是因为双方都有利可图。《金陵十三钗》虽然上调了价格和分成比例,但作为本年度最被看好,预期票房收入最高的影片,显示着一片光明的“钱景”。尽管分成比例少了,但院线和影院依然有着足够丰厚回报的预期。就像以往片商指责院线和影院心太黑,却依然与院线和影院合作一样。这里显示着市场交易的一个重点:自愿达成的交易,必然于双方都是有利的。但这利益,并不是“五五开”,均分的。而是一方所得所一些,而另一方所得少一些。而这所得的多与少,取决于交易者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从价格的角度而言,倘若是价格的制定者,则所得必多,倘若是价格的接受者,则所得必少。

 

不难明白,此番《金陵十三钗》的片商之所以敢言“如果影院不满意,它们可以拒绝放映《金陵十三钗》”,是因为在这场交易中,他是一个价格制定者。他拥有定价权,所以他上调了票价,并提升了自己的分成比例。院线和影院作为价格的接受者,大抵也只能“敢怒而不敢言”。

 

接着的问题是,何以《金陵十三钗》的片商能够拥有定价权?答案简单,因为他是一个垄断者。是的,唯有垄断者才有能力和资格在价格上寻寻觅觅,以找到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价格。在这个贺岁档期,遍观所有的影片,《金陵十三钗》票房号召力,非其他影片所能望其项背。高达6亿的资金投入,加上具有国际声誉的张艺谋导演,以及好莱坞最佳男配角贝尔,让这部影片变得与众不同,将它与其他影片明显地区分开来。没有其他影片能够与之一争长短,构成实质性的竞争,它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因而也是垄断的。

 

但这垄断,是从竞争中而来!单从这贺岁档期上映的影片数量来看,就足以知道竞争之惨烈。而构成影片的资金、导演、演员等生产要素,也无一不在市场中面临着竞争。《金陵十三钗》的垄断,只不过在这场竞争中,通过资金、导演、演员等生产要素的组合,生产出了一个独特品质的产品,为他人所不及,从而获得了定价权。

 

不同于依靠政府或者团体等外在力量,通过阻止、排除竞争形成的垄断不同,这种在竞争中形成的垄断,其实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和根源。因为其实质,就是创新!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争取垄断以获得更多的收入,就必须想方设法地要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无论是通过打造品牌的方式,还是通过专利、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的发明和运用,都在努力使得自己的产品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形成一份属于自己的垄断。这种垄断,以余观之,不妨称之为“创新垄断”。那所谓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甩”俚语,可以视为这创新垄断的通俗版本。

 

不是所有的垄断都是可恶的。我们要反对的,是依靠政府或者团体等外在力量管制形成的垄断;而通过创新获得的垄断,则不但不应加以非难,而且应该努力鼓励,呼吁其“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2011-11-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