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陵十三钗》:片商为什么完胜院线

(2011-11-26 10:18:13)
标签:

金陵十三钗

院线

卡特尔

杂谈

分类: 评论

《金陵十三钗》:片商为什么完胜院线

(抵制的闹剧)

 

华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因为不满于“影院不放电影就是空椅子”的傲慢,因为不满于“不商量不讨论”的霸道,因为不满于“如果不满意它们可以拒绝放映”的嚣张,当然,最主要的,是因为不满于“提高票价最低限价和提高分账比例”,八大院线意欲联手抵制和封杀《金陵十三钗》的消息,一时间满城风雨。

 

消息发源于微薄——这几乎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了。微薄透露的信息说,“万达、星美、新干线等八大院线联合就《金陵十三钗》最低票价及分账点一事进行谈判,希望不执行现在的单方面最低票价要求,谈不拢的话就拒绝上映了。”消息很快就被证实。因为参与其事的人们坦率承认确有此事。与闻其事的八大院线来头不小,包括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北京新影联、上海联合院线、大地院线、万达院线、金逸珠江院线、辽宁北方院线、浙江时代院线。据称这八大院线目前占据着内地电影市场的70%份额。这八大院线共同签署了一份请愿书。核心内容是两个“不能接受”:“提高最低限价和提高分账比例这个现象不能接受。”以及不商量不讨论的霸道形式不能接受。”同时宣称,“如果新画面不降价,那影院即使想放电影也没得放。”

 

《金陵十三钗》的咄咄逼人,让院线为之不爽是在情理之中。毕竟,片商单方面提高最低限价和提高分账比例,不仅仅是“感情上不能接受”的问题,更为实质的,是片商活生生地拿走了院线的“奶酪”。 事关利益,焉能不拍案而起!但此番八大院线的反击之法,却令人不敢恭维。简而言之,一则不智;二则貌似强大,实为虚弱。

 

八大院线云集京城,共商封杀《金陵十三钗》之大计。此情此景,不由让人想起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那句常常被引用的话:“同业者往往很少聚集在一起,但他们集会的结果,往往不是对付公众的合谋,就是某种提高价格的计谋。”当然,八大院线的聚会,不是对付公众,也不是为了提高价格,而是向《金陵十三钗》片商施压,意图降低价格。但就其本质而言,是一样的:这是一种价格合谋或者价格串谋行为。而在现今的法律框架之下,无论是《价格法》与《反垄断法》,对价格合谋行为,是白纸黑字地明文禁止的。如是情形下,八大院线非但不将自己聚会进行价格合谋的行动,竭力加以否认和隐瞒,反而大张旗鼓地公布于众,是公然地藐视法律?还是“无知者无畏”?此为不智也。

 

法律姑且不谈,八大院线商议联手抵制和封杀《金陵十三钗》一事,经济学怎么看?从经济学来看,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题材,近乎老生常谈,“价格卡特尔”是也。所谓价格卡特尔,是指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之间在价格上达成协议,然后一致行动的企业组织。从形式上看,倘若市场上企业形成了卡特尔,就形成了市场上只有一个提供者的垄断状态。这显然是形成卡特尔的企业所希望的,因此藉此可以获取垄断利润。

 

然而任何价格卡特尔,一经形成,必然面临着一个内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合作与利己之间的冲突。当价格卡特尔形成,参与其中的任何一个企业就面临着一个极大的诱惑:倘若其他企业遵守联盟的价格协议,那么,只要自己悄悄地将价格下调至协议之下,就可以售出更多的产品,获取更大的利润。但问题是,这世上,谁也不比谁傻,所有参与其中的企业都是这样想的。而一旦他们将这想法付诸实践,则“价格卡特尔”随之崩溃。一言以蔽之,价格卡特尔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注定了其从形成的那一刻开始,就走向了瓦解的结局。

 

这是说,即便八大院线达成所谓的价格卡特尔,其内部的根本矛盾,也会时刻导致这一所谓的“联手抵制和封杀”行为土崩瓦解。更何况,八大院线只不过占据着内地电影市场的70%份额,外在的竞争压力,也加速这一行为的终结。君记否,这些年,先是彩电,接着是空调,接着是民航机票,接着是……隔三差五地,在不同的行业,在不同的区域,会莫名地出现一个“价格联盟”, 像煞有介事,其结果又如何呢?徒留笑谈耳。貌似强大,实为虚弱之说,此之谓也。

 

事实的验证也快得惊人。最新的消息说,八大院线与《金陵十三钗》谈判已经尘埃落定。谈判的结果是一切如《十三钗》片方所愿,最低票价提高到40元,片方对院线的分账比例提高两个百分点,在此框架上影院可以“灵活放映”。在这场片商与院线之争中,片商几乎以“完胜”姿态胜出。

 

是的,定价权不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所能获取的,也不是操作所谓的“联手抵制”所能获得的,除去那依靠政府或者团体管制形成的垄断不谈,那定价权,是在市场竞争中杀将出来的!为什么出品《金陵十三钗》的片商,在前两年在发行《山楂树之恋》、《三枪》之时,不敢涨价,不敢与院线叫板?!无他,影片实力使然也。店大欺客,客大也欺店!那定价权,就在力量角逐的此消彼长中轮替。

 

 

2011-11-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