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价格虚高”是一个问题么?

(2011-09-07 09:50:47)
标签:

月饼

“纸螃蟹”

价格虚高

杂谈

分类: 评论

“价格虚高”是一个问题么?

 

华说

 

秋天真是个好季节。不仅是那日渐凉爽的天气,让人们从炎热的苦夏中摆脱出来,而且作为一个“收获的季节”,入口的美味也日见其多了。

 

这个时候,最当令的食品当然是月饼了。中秋就在眼前,应时应景,月饼,一种极具季节性的传统食品,其销售此刻也进入了“最后的疯狂”。和往年一样,舆论又一次地将目光聚焦于高价月饼上。手头的一份报道说,从一些网站披露的月饼价格,可以明白地看出市场上月饼价格的水分。举例说罢。一款仿膳月饼“龙翔盛世”标价398元,网上打折以后278元,降价近1/3;中国大饭店的“秋韵”标价588元,在网上可以410元左右的价格拿到,降价30%;宫颐府420元的双层礼盒月饼,网上只需要231元就可以拿到,打折近50%;而苏州稻香村在商场标明898元的“稻香贡礼”,在网上的价格是380元,便宜了近60%。

 

此刻和月饼卖得一样的风生水起的,还有“纸螃蟹”。“纸螃蟹”云者,大闸蟹礼券也。尽管此时阳澄湖大闸蟹还在水中悠哉游哉,却并不妨碍大闸蟹礼券卖得热火朝天。实际上,早在离捕捞时间还有一个多月之际,“纸螃蟹”就已然大张旗鼓地地上市了。五花八门的大闸蟹礼券卖得满天飞,价格从两三百元至数千元不等。公开的报道说,这些礼券的金额,顾客可以随便定:“2888元、1880元、880元,数字都是任你定的,送人觉得有面子就行。”各种包装材料也可以按照客户的要求来定做,如果想让自己的礼盒显得高档一点,只要在包装上多花钱就可以了。除了金额和包装可以按客户的需要来定制,这些蟹券上一般都还会印上“上品”、“特品”、“至尊”等字样。

 

骤眼看来,无论是月饼还是“纸螃蟹”,其“价格虚高”是无疑的。月饼开价与折扣价之间的巨大落差,以及“纸螃蟹”的金额任君选择的现象,都直接明白地显示着那所谓的“明码标价”只是一个近乎儿戏的数字,其间的水分之大,几乎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舆论不遗余力地加以抨击,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事实上,然则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价格虚高”并不仅限于月饼和“纸螃蟹”,只是其表现得比较夸张,因而惹人注意罢了,所谓的“价格虚高”真是一个问题么?其实并不然,我以为。

 

一个笑话说:“父亲让小明去买瓶酒,告诉他不管老板开价多少一律杀一半价钱。小明点头去了。小明:这酒多少钱?老板:80。小明:不行,40。老板:60吧。小明:不行,30。老板:那就40吧。小明:不行,20。老板:30总可以了吧!小明:不行,15!老板生气了:干脆我白送给你算了!小明:不行,你得送我两瓶!”

 

虽然是笑话,但嬉笑中自有至理在。是的,只要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有谁不知道买东西经常需要讨价还价。在生活中,“开价杀一半”几乎被许多人奉为宝典。一个在现实中可以轻易观察到的事实是,那些“价格虚高”的物品,大抵是你开你的价,我还我的价。买卖双方都明白,开价决不是成交价,成交价是双方你来我往经过N个回合“谈”出来的。当然,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讯息费用,不同的时间成本,同样的物品的成交价会有高低起伏。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谓的“价格歧视”了。但是,没有人会那么傻,会按照卖方的开价直接购买成交。

 

是的,因为买卖双方都心知肚明,“价格虚高”远没有舆论所想象的那样成其为问题。有谁不知道月饼“价格虚高”的同时,必然伴随着高折扣?月饼票黄牛居间运作,以买卖双方的折扣差为生财之道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有谁不知道“纸螃蟹”的票面金额可以随便定,但真正的成交价是以市场的零售价为基准的?没有疑问,很多人购买月饼或者“纸螃蟹”是为了送礼。但是收礼之人又何尝不知道,这些礼物的真正价值或者价格,并不等同于票面金额,而是要其基础上大打折扣的?也就是说,无论是卖者、买者以及收受者,都互相彼此心照,则所谓的“价格虚高”又有何问题哉!

 

然则为什么卖者不实行“不二价”,童叟无欺一律一视同仁?答案很简单,上面已经说过,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讯息费用,不同的时间成本,通过讨价还价,卖者可以通过实施“价格歧视“获得自身收益的最大化。这是说,通过价格虚高后讨价还价所获的收益,必然大于实施“不二价”带来的收益。

 

“满天要价,就地还钱”。任何一个卖方,都想把价格开到天上去,而任何一个买方,也都想把价格砍到地底下。这是卖方的权利和自由,这也是买方权利的自由。当然,这是极而言之了。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卖方之间存在竞争,买方之间也存在竞争,在竞争的约束下,双方在讨价还价中在某一价格处达成一致最终成交。自然,这个价格,既不在天上,也不在地上,而处于双方都可以获益的区间之内。

 

2011-9-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