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名税”大可不征
(2011-08-29 14:38:25)
标签:
房产婚姻法司法解释南京税务部门杂谈 |
分类: 评论 |
“加名税”大可不征
(从经济角度看“加名税”)
华说
《婚姻法》新司法解释一出,舆论哗然。
这是可以想象的。说到爱情与婚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浪漫,是温馨,是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是风雨前行中的相濡以沫,超然于物质和利益的计算。即便退而言之,当风花雪月散去,柴米油盐成为需要每天直面的主题,在家庭内部,夫妻之间的经济账本总是不能算得太过清楚。“进入一家门,不说两家话。”夫妻之间“明算账”,总让人觉得“伤感情”,在中国社会尤其如此。
但形势比人强。不管愿不愿意承认,一个铁一般的事实是,我国婚姻感情问题正经历着显著的变迁。据统计,近五年来全国离婚人数逐年上升,年平均增幅为7%,2010年全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267.8万对。而全国法院一审受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也逐年上升,2010年达到1374136件,而且案件中相对集中反映出婚前贷款买房、夫妻之间赠与房产等问题。所以此番《婚姻法》新司法解释中,就直指夫妻之间的个人财产界定,特别是其中 “谁首付,离婚后房子归谁”、“婚后父母给买的房子,另一方无权分割”等核心内容,对当今社会婚姻家庭纠纷中的主要问题作了明确而清楚的界定,拨动了公众最为敏感的神经。其引发社会热议,是势所必至的。
这边厢议论未定,那边厢风波又起。让人所料未及的,是税务部门因为《婚姻法》新司法解释的出台,又多了一条“生财之道”。风波的始作俑者,是南京税务部门。新闻报道说,因为“一个领导的一个电话”,南京决定对对婚前房产加名征收3%契税。自然,反响是强烈的,而且几乎是一边倒,“趁火打劫”、“雁过拔毛”……总之是骂声一片。对此,南京税务部门也是一肚子委屈,表示南京没有政策制定权,只能执行税收政策规定。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规定缴纳契税”。同时根据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释,婚前房产归个人所有,将原本夫妻一方婚前购买的房屋加上另一方的名字,即将房屋的部分产权转移给另一方,按照现行规定属于契税征税范围。南京税务部门同时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成都、青岛、石家庄、泉州等城市都已针对这一行为征收契税,并非从南京首征。
这是说,这一被舆论名之为的“加名税”的征收,是有法理依据的,也为不少地方所实践。因此,除了 “合法不合理”,“合法不合情”的质疑之外,大家似乎也无话可说。然而以愚观之,即便有所谓的法律依据,“加名税”也以不征为宜。
这些年来,中国的税收收入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不仅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长,亦快于GDP的增长。财政部最新公开的数据说,1至7月全国公共财政收入66739.92亿元,完成预算的74.4%,同比增长30.5%。其中,中央本级收入34147.21亿元,增长26.6%;地方本级收入32592.71亿元,增长34.9%。但这高速增长的数据,非但没有赢得喝彩,反而正招致日益广泛的批评和指责。因为在税收连创新高的背后,是人们日益增加的税负“痛感”。如是大背景下,在《婚姻法》新司法解释出台之后是否真的会出现所谓的“加名潮”尚未可知的情势下——引起轩然大波的南京至今尚未收到一起申请,如此急迫地放言征税,引来社会强力反弹,是为不智。此其一。
其二,“加名税”的开征,人为地增加了家庭的纠纷。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增加了社会的交易费用。假设一对已婚多年的夫妇,感情融洽。房子是男方婚前所购买,按照《婚姻法》新司法解释,属于个人合法财产,倘若双方日后离婚,则房产男方所有——在房价居高不下的当下,这是一笔不菲的财产。现在,《婚姻法》新司法解释出台之后,为了给自己一个安全感,女方要求在房产证上加上自己的名字。可以想象,如果加一个名字只收几十元或者百来元的手续费,感情融洽的双方容易达成一致。但“加名税”开征之后,一下子要缴纳上万元乃至几万元的契税,夫妇双方必然内心纠结:加罢,这花费是家庭一笔不小的开支;不加罢,女方心理忐忑:随着岁月流逝,容颜老去,丈夫是否移情别恋,最终自己落得个人财两空?
是的,“加名税”的开征,让女性—一般而言,在现实中女性更多地处于弱势地位处于更为尴尬的境地:为了加一个名字,要花这么多钱,怎么像一个勤俭持家的贤妻良母?但不加名字,却又缺乏安全感。身边一再验证现实的经验是,房子往往比男人靠得住。更何况,加名字对男人也是一种约束。这种两难的焦虑,必然会导致夫妻生活中不和谐之音的增长,争吵和纠纷也会随之而起。
或以为,“加名税”造成的这种困扰,皆因《婚姻法》新司法解释而起。倘若新司法解释不是将婚前房产界定为个人财产,则不会有夫妻一方要求加名现象出现。这自然是对的。但是,新司法解释只是界定了婚前房产的最初权属,只要交易费用够低,人们是可以通过选择、交易达成合宜的权利结构。譬如说,通过在房产证上加上另一方的名字,实现夫妻双方对房产的共同拥有。然而“加名税”的出现,大幅提升了这种行为的费用,从而严重干扰了人们对这一选择的合理采用。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