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工与市场范围:一个企业的例子

(2011-06-12 12:22:36)
标签:

分工

市场范围

杂谈

分类: 评论

分工与市场范围:一个企业的例子

 

华说

 

陆放翁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的,生活总是能给人以最好的教育和启发。

 

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区区在下跟随一行人去郊区的一个镇。该地区以纺织、服装工业闻名,大大小小的服装企业遍布全镇。走访了几家该镇服装业的“大中型企业”,据说是各有各的门道。自然,这是就内行人而言的。对我这个行外之人来说,只有看热闹的份,感觉大同小异。但其后在一家小企业的所见所闻,让令人若有所思。

 

这是一个不起眼的企业,坐落于一个不起眼的路段。从外表看,仅有的几间厂房也颇为陈旧,但内部装修其实不错,据说是一年前刚刚翻新过。车间里是热闹的,女工人数不少,人人忙忙碌碌,显示着企业生意的红火。现场的观察所见,女工们的活计其实很简单。大抵很大一部分人在检查服装,一小部分人在将这些检查过的服装送一个机器中做检测,另一小部分人则将通过检测的服装折叠好并装在纸箱里。企业的负责人说,这里的服装,来自全镇不同的企业,主要是做出口服装的企业。他们的工作,就是对这些服装进行检查和检测,并且打包装箱。然后由专业的物流公司起运。他解释说,自己企业所做的,说白了,其实就是原先服装厂里的最后一道检查包装工序。

 

这是说,许多服装企业将最后一道检查包装工序省却了,然后将这业务发包出去,由这个企业来做。这些企业愿意这样做,必然是因为发包出去比自己做成本更低,否则上述行为不会发生。一道工序可以发展出一个独立的企业,这行业分工可以做到如此精细,令我惊讶。

 

毫无疑问,倘若没有足够多的业务,这个小企业不会出现,因为它不可能以此而生存。这个企业的出现,明白地显示着这个地区服装行业分工的深化和精深程度。那么,如此精细的分工何以能够出现?

 

立刻想到了古希腊的色诺芬那段被广泛引用的话。这个苏格拉底的学生在《居鲁士的教育》中提到,波斯国王宴会上的食物丰盛,质量上乘,“这是毫不奇怪的,因为如同其他手艺在大城市里特别完善一样,国王的食物也是特别精美的。在小城市里,同一个人要制造床、门、犁、桌子;有时还要造房子,如果他能找到使他足以维持生活的主顾,他就很满意了。一个从事这么多种工作的人,是绝不可能把一切都做好的。但在大城市里,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许多买者,只从事一种手艺就足以维持生活。有时甚至不必从事整个手艺,一个人做男鞋,另一个人做女鞋。有时,一个人只靠缝鞋为生,另一个人只靠切鞋底为生;有的只裁衣,有的只缝纫。从事最简单工作的人,无疑能最出色地完成这项工作,这是必然的。烹调的手艺也是这样。”

 

这段来自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其实已经提出了2000年后亚当·斯密的那个著名论断: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在其著名的《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明确指出,分工的程度要受

市场广狭的限制。他说,“有些业务,那怕是最普通的业务,也只能在大都市经营。例如搬运工人,就只能在大都市生活。小村落固不待言;即普通墟市,亦嫌过小,不能给他以不断的工作。散布在荒凉的苏格兰高地一带的人迹稀少的小乡村的农夫,不论是谁,也不能不为自己的家属兼充屠户、烙面师乃至酿酒人。”

 

简而言之,市场范围越广,分工越深入精细。反之,则相反。于是,郊区的那个小企业的出现,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这个小镇上的服装企业,早已从当年的聊聊数家,发展至上百家;其产品的市场,也早已从当年的本地乃至全国,到如今的漂洋过海走向全球市场了。市场范围既然已经大幅扩展,其分工的深化,自然是理由固然势所必至了。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在更大范围内看,以“订单经济”为特征的加工贸易的兴起,正是全球市场一体化带来的分工深化的结果。这分工,已经不局限于一国之内,而是分布于世界范围之内。一个产品的生产环节,往往分解在不同的国家。其分工的精细深入程度,非以往所能想象。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过程。现在的人们的生活水平,远非以往的人们所能望其项背。显而易见,在这方面,分工“功莫大焉”。 因为分工是社会财富增长的不二法则。

 

2011-6-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