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维权风波:表象与真相
(2011-06-01 08:48:18)
标签:
退房市场经济社会自由责任杂谈 |
分类: 评论 |
楼市维权风波:表象与真相
华说
很多年以前,曾经听过一段相声——那是相声的黄金时代,现在想来恍如隔世,主旨是针砭社会上泛滥的公款吃喝怎样巧立名目,颇具讽刺色彩。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的确,这世上有很多事情,必须扛出堂皇的名目。倘若赤裸上阵,连自己也会觉得不好意思。无他,就因为上不了台面。
前些天,新华社播发的一则消息说,5月初,首开股份旗下的北京“常青藤”推出新盘,为了吸引消费者,开发商采取了较大幅度的促销措施——通过折扣等优惠措施暗降10%以上。据介绍,首开“常青藤”自去年12月以来的前三次开盘,共推出了E14、E15、E16、E21等4栋楼,涉及200户左右业主,他们的购买价格比目前促销后开盘的价格高出20万到80万元,平均下来,该楼盘预售均价目前已暗降近20%。于是,数十位业主决定抱团维权,“希望能与开发商达成补偿协议。若此次协调无果,我们就会对开发商进行反暴利起诉,以法律的途径迫使开发商将暴利部分返还给我们”。
扯出“反暴利”的大旗,自然是冠冕的,也很时髦。不过,名目只是一个表象,其内在的真相,其实也极为简单,就是因为价格下降了,在前三次开盘中出手的购房人觉得买高了,吃亏了,于是乎要求开发商补偿差价。当然,这样的理由,连这些业主都感觉张不开嘴,寻寻觅觅,找到了一个堂哉皇哉的名目——“反暴利”。
事实上,因为降价引发的楼市维权风波并不是一个新现象,而是早已有之。君记否,在2008年下半年与2009年年初的楼市降价潮中,福建、北京、浙江等全国多地均出现了退房潮。当时退房的名目也是五花八门。譬如说,2009年初福州市一房地产项目的20多位业主以开发商迟交房为由提出退房。但实际上,一些业主向媒体透露,他们退房的真正原因是与该楼盘同等地段的楼盘均价现在已经下跌了1000多元/平方米。此番的所谓“反暴利”,其实与此如出一辙。
由于价格的波动给自己造成了损失,就想着不遵守合约,就要退房,就要补偿,成立么?当然不成立。理由简单:如果说因为价格下降了,购房人可以“反暴利”,要求退房和开发商补偿差价。那么,当价格上涨了,开发商当然可以以其人之道反致其身,以 “反亏损”的旗帜,要求收回出售的房子或者消费者补偿差价。面对此情此景,那些业主又将如何自圆其说?实际上,那些要求维权的业主又何尝不知道其中的困境,煞费苦心地寻找借口就是一个明证。
不难明白,市场的价格,像潮汐一样,起起落落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对自愿达成交易的双方而言,既有可能享受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也要承受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倘若买卖双方中的一方,以价格上涨和下降为由,要求变更或者解除交易,则这个社会上不会有交易达成。因为价格随时在变动,今天下降了,买方觉得昨天成交的价格高了,吃亏了,要求补偿和退货;则明天价格上升了,卖方觉得今天成交的价格低了,吃亏了,必然也要求补偿和收回货物。结果就是没完没了的纠纷,一桩交易永远不可能完成。而整个社会也将因此寸步难行。
市场之上,有着数之不尽的买者和卖者。他们的行为,是由谁决定的?当然是他们自己决定。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自己做决策,自己做选择。那么,理所当然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要承担自己决策、自己选择带来的后果,无论是这结果是好是坏。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愿赌服输”。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社会的基本要义可以概括为:身处其间每一个人自由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一个人应该而且必须自己作出选择,并且为这种选择的后果负责。听起来,说这样的话近乎发疯,因为这是对一个成年人最为基本的要求,退无可退——倘若这一点都做不到,就是没有没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了。然而现实无情。真实世界里发生的一幕又一幕,一再证明着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些年来此起彼伏的退房和补偿风波,以及一再上演的所谓名人做错事情之后,否认、撒娇、抵赖、狡辩、撒泼以及死扛,总而言之不认账的案例都是极其有说服力的。
“于我来了一道光。”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计划经济对那么多人有那样的吸引力,以至于一有风吹草动就向回到过去的最大原因所在了。是的,做出选择并不容易,对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负责更不容易。而计划经济不需要你选择,因此没有选择的痛苦。更为重要的是,一旦发生错误或者失败,你不需要为此负责,你可以将这一切责任推给社会、推给制度、推给组织,可以推得干干净净全身而退,或许还可以获得别人巨大的同情。当然,代价也是极其高昂的:失去自我,失去自由。
市场经济社会则恰好相反。它强调个人,给你自由。但是,是有前提的:你必须为自己负责。“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样看,自由无疑是最为值得追求的。但其实也不能一概而论。在很多时候,对很多人来说,因为必须自我负责,自由往往是一种负担,是一种“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英国作家箫伯纳曾说:“自由意味着责任”。这句话,常常作为名人名言被广泛引用。但其实是不完整的。因为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常常被人们忽略了。这句话是:“这就是多数人害怕自由的缘故。”完整地说,就是“自由意味着责任。这就是多数人害怕自由的缘故。”(Liberty means responsibility. That is why most men dread it.)说得真好,真好!尤其是后一句,更有千钧之力,我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