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行为什么喜欢 “傍大款”

(2011-05-25 10:35:10)
标签:

中小企业

大企业

银行

成本

风险

杂谈

分类: 评论

银行为什么喜欢 “傍大款”

 

华说

 

一时间,中小企业贷款难似乎又成了一个热点话题。

 

有关民间借贷利率高企、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贷款的报道,不时地见诸于媒体中。印象深刻的,是央视《经济信息联播》中提到的一个案例:广东的一家电子企业,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是业内公认的优良企业。但成立至今,没有能够从银行借到一分钱。与此相呼应,在几天之前的“陆家嘴论坛”上,中国银监会主席则大声疾呼,商业银行必须从“傍大款”“垒大户”的传统发展模式中走出来。因为随着直接融资市场的快速发展,大型优质企业融资将与信贷资金渐行渐远。而“支持小企业可以给银行带来风险分散和边际效益的增加,特别是灵活的风险定价往往使服务小企业能力较强的银行在竞争中更胜一筹。”自然,这是站在银行的立场说的。

 

银行喜欢“傍大款”“垒大户”,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老生而至于常谈,一方面足见这一问题或者现象由来已久,并非始于今日。之所以在当下再度被提及,是因为随着紧缩的货币政策步步加码,中小企业贷款难这一问题越发地突出。另一方面也足见这一问题或者现象的顽固,驱之不去,事属 “老大难”一类。

 

然则何以银行如此“势利”,对大企业大献殷勤而对小企业冷若冰霜?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是老话,也是实话。银行喜欢“傍大款”“垒大户”,追逐大企业而冷落小企业,不是“世态炎凉”这么表面和简单,而是有着更为内在的动力驱使。在商言商。和其他企业一样,银行是一个商业机构,局限条件下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其本质要求。银行喜欢“抓大放小”,喜欢“傍大款”,无非是因为相对于小企业,大企业能够给银行带来更多的利益和回报。

 

那么,从银行的眼睛来看,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差别在何处?换言之,何以大企业比小企业能给银行带来更多的收益?以愚观之,成本和风险的合并,是银行喜欢“抓大放小”根本原因最所在。

 

凡做一件事情,倘若付出的代价越大,则愿意做之人必然越少;反之。倘若付出的代价越小,则愿意做之人必然越多。这其实是需求定律的另一种表述罢了。在银行业内,有一种说法,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戏称为“劳动密集型”,因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特别是人力资源。这样,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的成本就显得高了。“放一笔50万元的贷款给中小企业和放一笔5亿元的贷款给大企业,成本是一样的。谁不喜欢发展大客户呢?”这是一位银行客户经理的自白。其实已经明白地显示着问题之所在:虽然银行对中小企业所定的贷款利率比大企业要高,而且可能要高不少,但因为大企业贷款量大,银行从中可以获得的绝对收益要高,高很多,而两者支付的成本是一样的。作为一家银行,该如何选择?当然是大企业!

 

成本只是一个方面。对银行而言,风险更是必须“为之三思”的决定性因素。对银行来说,资金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在此前提下才可以讨论资金的收益。因此,风险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其放贷行为。而从可观察的角度,风险可以用交易费用来代替。这里的交易费用,主要是两项:一是讯息费用,一项是监察费用。

 

先说讯息费用。这是指银行必须“知道”或者“了解”所要放贷的企业的各种情况,这当然需要相关的费用支出。在这方面,对银行而言,大企业比小企业同样优胜许多。一是大企业往往知名度高,搜寻信息相对容易,成本低;二是大企业往往比较正规,公司财务制度健全,报表、账目清楚明白;三是即便进行专业调查所费不赀,但因为大企业贷款数量巨大,分摊下来,其平均成本也较低。而小企业的情况恰恰与之相反,不但信息搜寻不易,而且往往因为起于草莽之间,财务账目不规范,加之小企业的贷款数量小,其分摊后的成本自然较大企业高许多。

 

其次是监察费用。将资金放出去只是手段,目的是将其连本带利地收回来。因此,银行必须时时监督借贷者的行为,督促其按时还贷。当然,银行不可能整天派人跟在企业屁股后面。在现实中,为了降低自身的风险,银行往往采取抵押和担保的方式,来督促借贷者如期履行还贷的行为。大企业,家大业大,抵押和担保一般不成其为问题。而小企业呢,往往缺乏足够的抵押和担保。因此,在监察费用上,小企业的也比大企业为高。

 

由此可见,从银行放贷这一行为出发,无论是从成本,还是从风险或者交易费用,小企业都要比大企业高。两者合并,自然更高。虽然在现实中,不止一个事例证明,中小企业和穷人的信用,往往并不比大企业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对银行来说,这显然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对成本和风险的考量,每每让其为之踌躇。表现在现实中,就是银行大抵追捧大企业而嫌弃小企业,只知“锦上添花”,而不思 “雪中送炭”。理由固然势所必至。银行 “傍大款”“垒大户”,正是商业的逻辑使然也。

 

那么,中小企业贷款难竟然无解了么?其实也并不。当下中国出现的中小企业贷款难,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严厉的金融管制有关。因此,破解之道,正在于放松金融业的管制。其一,放宽银行业行政管制,增加牌照投放,让更多的新银行诞生,从而加剧银行业的竞争。只有当其不能靠“傍大款”“垒大户”就赚得盆满钵满之时,才有可能迫使银行放弃“朝南坐”的心态和作风,才有可能会眼睛向下,从中小企业中寻求新的增长点。其二,对暗流涌动野蛮生长的民间草根金融,宜“疏”而不宜“堵”,使其从地下转到地面,在阳光下合法地经营。这一面既可以减少主管部门的监管费用,降低金融风险。另一面又因为其贴近市场需求,可以很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2011-5-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