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鱼塘的价格歧视

(2011-04-20 10:22:01)
标签:

价格歧视

消费者剩余

会员卡

杂谈

分类: 评论

鱼塘的价格歧视

 

华说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这钓徒的乐趣,旁人其实不大容易了然和体味。老家号称是“鱼米之乡”,河网密布。青青河畔草,郁郁岸边柳,是天然的上佳垂钓之处。小时候,天也蓝,水也清。伙伴中颇有痴迷于钓鱼之人,一坐下来大半天可以不挪窝。鄙人呢,因为性子急、不耐烦,无缘得享此乐趣。看着他们成天呆坐在河边,觉得殊不可解。

 

因为众所不知的原因,区区在下近来时常出入附近的一处公园。公园里有一个鱼塘,偏于一隅。四周绿树环绕,南侧是一座假山,颇为幽静,是垂钓的好所在。平日里来此钓鱼的不少,双休日尤多。有钓鱼的,也有看钓鱼的。有趣的是,后者远比前者多。这个时候,小小的鱼塘边上,便显得热闹。

 

鱼塘是私人承包的。为了让钓徒有鱼可钓,业主每隔一两天就会放一批鱼进去。这样的放流场景,我在现场看见过几回。放流到鱼塘的鱼的种类相对单一,大小非常均匀,显示着业主精心挑选过。从别处的鱼塘里捞了鱼,然后又将其放到水中,然后又让人将其从水中钓出来。在大自然中,唯有自诩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才会有这样的“雅趣”罢。

 

闲话休叙。且说这鱼塘的收费。大体而言,来鱼塘钓鱼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钓徒——钓鱼爱好者。另一类是偶尔心血来潮,在岸边作一回姜太公以图娱乐者。对业主而言,这是两类不同的顾客,有着不同的需求曲线。于是乎相应地,鱼塘的收费推出了两类收费标准。一类是先购买一个180元的会员卡,一年之内有效,在此期间垂钓次数不限,免娱乐费;另一类是每一次收取15元的娱乐费。

 

当然,仅作这样的收费安排,业主肯定是会破产的——要知道,他每隔一两天还要向鱼塘放一次鱼。因此按照规定,钓上来的鱼,钓鱼者必须如数全部购买。当下的价格,是持有会员证的钓鱼者,购买价格为9元一斤;而普通的钓鱼者,购买价格为10元一斤。

 

不难明白,会员卡的收费安排,主要是针对钓鱼爱好者的。钓鱼爱好者对垂钓之乐的评价,必然高于一般人。因此在相同的收费安排下,钓鱼爱好者的消费者剩余必然高于一般垂钓者的消费者剩余。对业主而言,倘若按照钓鱼爱好者来定价,则会影响到一般垂钓者前来消费;倘若按照一般垂钓者来定价,则钓鱼爱好者得了便宜。可以赚而不赚,显然于自己利益有损。因此,业主必须想办法将这两类顾客隔离,分开收费。

 

会员卡的安排是实现了这种隔离。毫无疑问,愿意出钱购买会员卡的人,必然是钓鱼爱好者,是希望多次光顾之人。而那些选择“一锤子买卖”的垂钓者,不会购买会员卡。这样,会员卡起到了“一石二鸟”之效:一是区分不同的顾客,使得业主可以“价格歧视”策略,即对不同顾客收取不同的价格;二是这180元的会员费,是钓鱼爱好者消费者剩余的一部分,通过这种安排,被业主所榨取了。精明的业主就这样实现了“局限条件下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在榨取钓鱼爱好者消费者剩余的时候,业主也不忘对其施以“小恩小惠”。譬如说免15元一次的娱乐费。譬如说9元一斤的购买价格比一般垂钓者便宜了一元。这些,显然都是为了鼓励钓鱼爱好者更多次地光临,而业主因此可以赚得更多。因为显而易见,钓鱼爱好者才是业主的主要收入来源,他必须笼络好这些“上帝”。而一般的垂钓者,只是为其收入锦上添花而已。

 

有趣的是,站在鱼塘边上观察可以发现,垂钓者钓上来的鱼只有两种,分别是鲫鱼和鳊鱼,无一例外。原因简单,因为主业往鱼塘里放流的鱼只有这两种。那么,为什么主业只选择这两种鱼?从经济逻辑上说,肯定是因为市场上两种鱼最便宜。由此可以推断的是,在农贸市场上,这两种鱼的售价必然是最低的。回来途中经过菜市场,一打听,果然。

 

在现实生活中,“价格歧视”的现象比比皆是。对企业而言,当然是为了增加自身的收益。有人认为,实现“价格歧视”,企业必须是垄断者或者是具有一定的市场势力。但其实并不一定这样。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企业采用价格歧视的策略也并不鲜见。推出会员卡即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其被采用,显然是因为操作简单,费用又低——总之是成本低,故而被广泛地运用于现实之中了。

 

 

2011-4-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