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抢购风波与羊群效应
(2011-03-18 14:37:24)
标签:
日本核辐射食盐抢购羊群效应杂谈 |
分类: 评论 |
食盐抢购风波与羊群效应
华说
昨天(17日)一早接到电话,劈头就说赶快去买盐。听得一头雾水,只能作“不耻下问”状:为何?电话那头说,“现在大家都在抢购食盐,很多超市已经卖断货了。”半信半疑间挂了电话,暗自想:有这么夸张么?
楼下就有一家超市。果不其然,原先摆放食盐的货柜上空空荡荡。超市的人气也比平时旺盛,不断有人推门进来,直奔主题地问:“有盐么?”得到否定的答案之后迅速转身离去,大抵是赶奔下一个超市了。有意思的是,因为买不到食盐,有人开始抢购酱油了。收银台前的一排队伍,买酱油者甚多。显然是将其作为食盐的替代品了。不撞南墙不回头。跑遍了四周大大小小的便利店、超市、大卖场,最终结果和楼下的那家超市如出一辙,只能空手而归。
打开电脑看新闻,才知道并非只是本地人神经过敏。易地则皆然。这抢购食盐的风潮,发生于全国范围的多个地区。消息说,受日本大地震影响,广东、浙江、江苏、安徽多地现抢购食盐现象,以致出现了“盐荒”。浏览之际,不禁感慨系之:一包小小的食盐,竟有如此伟力,让国人为之如此心神不宁。
抢购食盐的风潮大面积的蔓延,当然非同小可。当天,中国盐业总公司一方面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盐业公司启动应急机制,确保食盐供给。另一方面公开回应,以打消民众的疑虑,称目前食盐储备充足,完全能够满足群众需求,消费者不要盲目抢购囤积。而从新闻报道来看,昨夜今晨,各地纷纷积极组织食盐配送,确保市场上一早“开门有盐”。从效果来看,也是实实在在的。早上去买早点的时候,看见楼下的超市的门口,已然挂着“食盐已到,欢迎购买”字样的招牌。
至此,这起食盐风波,“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算是尘埃落定了。生活中总是有一些突如其来啼笑皆非的小插曲,这是不足为奇的。否则,生活也如一碗没有放过盐的汤,实在也过于平淡了——用李逵的话说,“淡出个鸟来了。”不过,这食盐风波也明白的显示着,在现实生活中,“羊群效应”确乎真实存在着。
所谓“羊群效应”,顾名思义,大抵也能猜出大半。羊的生活习性,大抵是一只领头羊在前面走,后面挤挤挨挨地跟着一大群羊。头羊走到哪里,后面的羊群跟到哪里。“羊群效应” 即由此抽象概括而来。因此,“羊群效应”,其实就是“从众心理”的一种形象表述。其所指,是说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从而跟随大众的思想或行为。在经济学上,通常以之来描述那种的盲目的一窝蜂的市场现象。
毫无疑问,此番食盐抢购风波,是“羊群效应”的一种典型性发作。当一个人“听风就是雨”,听到或者看到别人们抢购食盐的时候,他或者她下意识地跟进,加入其中,就会导致在短时期内集中购买,从而造成了部分门店“脱销”现象的出现。而这,又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盐荒”预期,使得抢购进一步升级,直至满城脱销。然则这种“羊群效应”究竟所为何来?从经济学上看,主要是因为讯息费用的存在。
这讯息费用的存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信息不足,即人们对相关信息不知道或者所知不多。譬如说此次食盐风波中,人们抢购的原因,或者是认为食盐中的碘能够抗辐射。而事实是食盐的含碘量很低,起不到预防核辐射。倘要达到预防的标准,成人需要一次摄入碘盐约3000克,这显然远远超出人类能够承受的盐摄入极限——这一信息很多人并不知道或者知之不多;或者担心日本核事故把海水污染了,由此影响到海盐生产。而事实是因为离日本距离较远,且海水有稀释的功能,海盐生产并不受到影响。更主要的是,我国生产的加碘食盐90%以上是井矿盐,湖盐等——这一信息很多人也并不知道或者知之不多;或者担心食盐产量下降导致供应短缺。而事实是中国盐产能达到每年8000多万吨,而食盐一年销量只有800多万吨,完全有能力保障食盐供应——这一信息很多人也并不知道或者知之不多……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大众就往往成为信息源。一个人从别人的行为中获取信息,以此作出决策和行动。一窝蜂的跟风行为,也就因此而产生。
其次是信息的不对称。日本大地震之后,人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日本向核泄漏地区的人们发放碘片。很多人因此可以获得这样一个信息:碘可以预防辐射。而这些年来,有关核辐射对身体的危害时有耳闻。而所有的这些相关知识,普通民众如区区在下,只知道一些皮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命的是,“一瓶不响,半瓶咣当”。一知半解的人,大抵比一无所知的人更难说服,这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因此,尽管日本大地震以来,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通过媒体发布了众多相关的信息,但还是很多人会认为,自己掌握的知识和信息更值得信赖。这自然与一个人的固执有关,但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民众宁自信而勿他信,对外部信息不信任,显示着当下政府和专家学者公信力的缺失。这也是此次食盐抢购风波之后值得反思的地方。
“谣言止于智者”。这自然是不错的。但是在社会分工如此精细的现代社会,一个人大抵只能在某一领域做到“术业有专攻”,成为这一领域的“智者”。而在其他众多方面,大抵也只能是一个庸众,一个“愚公”。因此,事实已经证明必将继续证明,指望“谣言止于智者”是靠不住的。真正的解决之道,还是在于降低讯息费用,在于营造一个信息公开透明的现代社会。
201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