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税收的归宿

(2011-03-11 15:15:29)
标签:

奢侈品

税收归宿

弹性

财经

分类: 评论

税收的归宿

——税收问题浅说之三

 

华说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是两千多年前孔子的训诫,至今还时常为人们所引用。历久而弥新,证明着其所表达的理念深入人心。这其实也并不奇怪。因为它所道出的,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古今一也,中外一也。虽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度,人们所能理解和承受的“不均”程度并不相同。

 

因为如此,古往今来,“劫富济贫”一向是侠义之举,为人们所称扬。“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尤其是在中国,富人的形象历来相当的负面,面目相当的可疑,劫富济贫既符天道,又合人理,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理所当然的。在现代社会的经济领域,“劫富济贫”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常用的一种,就是税收。

 

正处于“进行时”的全国两会上,一位富人——一家企业的董事长放言:“向我加税,放百姓一马”,赢得了满堂喝彩。自然,这是情理之中。这位富人的表态,一方面使自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是无懈可击的“政治正确”;另一方面也迎合了一般民众的心理:既然是富人,就应该比穷人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如何富人承担更多的税收呢?一个最直接的办法无疑是,向富人征税。

 

事情真是如此简单么?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是发生在美国的一件事情。1990年,美国国会针对游艇、私人飞机、皮衣、珠宝和豪华轿车这类物品通过了一项新的奢侈品税。显而易见,这奢侈品税目标明确,理由充分:一般而言,只有富人才能买得起这类奢华的东西,因此对奢侈品征税看来是向富人征税的一种合理方式。但付诸实践的事实却出人意料:不是消费这些奢侈品的富人,而恰恰是生产这些奢侈品的企业和工人承担了更多的税收负担。于是,到了1993年,大部分奢侈品税被废除了。

 

在一般人看来,向谁征税,谁就承担税收负担。向消费者征税,消费者就承担税收负担;向生产者征税,生产者就承担税收负担。对人们的这种思想,经济学家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税收负担就像粘蝇纸上的苍蝇,被粘在他落脚的地方。他们戏谑地称之为税收负担的粘蝇纸理论。但事实并非如此。上述真实的案例明白地表明:不是向谁征税,谁就承担税收负担。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个税收归宿的问题。

 

税收归宿云者,是指税收最终的负担分配。且举例说明罢。现在,政府决定对市场上的一件物品征税。向谁征税?向消费者征税。因为向消费者征税,其最初而且直接的影响是需求,而供给不变。不难明白,征税影响的是整条需求曲线,因为征税之后,消费者付出的代价提高了,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与供给曲线相交形成处形成新的均衡价格。与没有征税时的均衡价格相比,新的均衡价格下降了。这意味着,在新的均衡时,卖者得到的价格下降了!这是说,因为征税,买者买得少了,卖者卖得少了,这一物品的市场规模萎缩了!虽然表面上消费者支付了全部税收,但卖者实际上分担了这种税收负担。反过来,如果对生产者征税,其过程也是一样的。结论是,无论是对谁征税,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买者和卖者分担税收。

 

接下来的问题的是,买者和卖者分摊税收负担,这种分摊是均分么?答案说,不是。买者与卖者分摊的税收负担并不平均,而是有多又少。而谁承担的税收的负担更多,取决于需求和供给的价格弹性。当需求非常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时,则买者分摊的税收负担少一些,而卖者扛起了大部分税收负担;当需求缺乏弹性时而供给非常有弹性时,则买者承担了更多的税收负担,而卖者则分摊了小部分税收负担。也就是说,税收负担将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为什么这样?内在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弹性大意味着有足够的替代品——替代品越多,越相近,弹性越大,一旦某一物品因为征税而价格上升,买者或者卖者可以随时转向替代品。而这个时侯,缺乏弹性的一方因为不容易离开市场,不得不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

 

至此,我们可以解开前面所提到的向富人征收奢侈品税事例的困境所在。不错,购买游艇、私人飞机、皮衣、珠宝和豪华轿车的人,都是有钱人,都是富人。但对这些富人而言,这些物品大抵是有弹性的,他们往往有其他的物品可以替代。当游艇、私人飞机、皮衣、珠宝和豪华轿车因为征税而价格高昂时,富人们很容易转向,比如去国外度假,比如去打高尔夫球等等。与此相比,生产这些奢侈品的企业则不容易,最起码在短期内不容易转产。这样,因为需求富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税收负担更多地由供应者承担,也就是生产这些奢侈品的企业和工人所承担!

 

作为消费者,我们总希望政府向生产者收税;作为穷人,我们我们总希望政府向富人收税;作为员工,我们总希望政府向企业收税……总而言之,倘若要征税,最好是掏别人的口袋里的钱,而不是自己口袋里的。自然,这也是人情之常。但是,正如上述的分析所表明的,政府可以决定的是税收来自谁的口袋,但不能决定税收负担的真正落在谁的头上。一旦征税,无论向谁征收,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买卖双方共同负担,谁也无从逃避。其间的区别,只不过是谁承担得更多一些。而这,则取决于供给与需求的力量对比。还是一句老话说得好:人民支付一切税收。

 

2011-3-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