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收费究竟是高是低
(2011-01-26 09:58:47)
标签:
高速公路收费替代品行业管制财经 |
分类: 评论 |
高速公路收费究竟是高是低
(道路的价格:高低及其症结)
华说
因为发生于中原大地的一起“葫芦案”,拔出萝卜带出泥,高速公路的收费问题再次走进了公众视野的中心。
这起发生于真实世界的案件,其过程之曲折和离奇,超过一般人的想象。“事实奇于小说”之言,非虚妄也。案件的起源,是河南省禹州的一位农民时建锋“为了不缴高速过路费,多挣钱。以两套假军车牌照疯狂营运,8个月的时间里,免费通行高速公路2361次,偷逃过路费368万余元”的事实,被检察机关以诈骗罪提起公诉,法院一审判处无期徒刑。如此高的过路费,如此重的量刑,消息一经披露,立刻 “引起社会的巨大反响”,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此后,事情急转直下。主审法院“依法判处无期徒刑是适当的”的回应言犹在耳,仅仅过了一天,又以出现“新的证据”为由,对该案启动再审;接着,时建锋翻供,称系替弟弟顶包;接着,其弟投案自首;接着,主审法官被免职,检方撤诉;接着,案件启动再审程序……因为这番波折,对于此案,人们引《红楼梦》之“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以比例之,庶几近之。时至今日,这一扑朔迷离的案件尚处于“未免待续”之中。
在关注案情进展的同时,作为这一案件的副产品,高达368万余元“天价过路费”亦成为社会的焦点话题。一时间,高速公路的收费问题再次成为“千夫所指”,以为高昂的收费已经“民生之痛”、“人民之敌”。自然,这也是老生常谈了。这些年来,公众对高速公路收费的投诉一直此起彼伏。然则何以这种现象未见改观?中国高速公路的收费究竟是高是低?其症结又在何处?
争论高速公路收费的高低,368万的天价过路费并不是一个好例子。因为迄今为止,这368万元依然是一笔“糊涂账”,但显而易见,其中的绝大部分,并不是高速公路正常收取的通行费。不过,这些天上演于荆楚大地上的一幕,虽然远没有天价过路费案那样引人注意,却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案例,可以让人们从中分明地看出问题之所在。
新华社1月22日播发的消息说,从1月19日起,多辆载货车司机拒走新建成通车的三峡翻坝高速公路,停在三峡江段北岸翻坝码头。到22日,三峡坝区北岸的夜明珠码头滞留至少200多辆驶往重庆方向的载货汽车,延绵近千米。报道说,三峡翻坝高速公路全长57公里,今年1月12日正式收费运营。过去从宜昌到秭归港一般要走4至5个小时,三峡翻坝高速公路通车后,现在仅需1个多小时。用时少了,何以司机们不买账?司机们的账本算的清楚:按照原先的线路,载货汽车乘滚装船走水路翻坝,一可以节省很大一笔过路过桥费和燃油费,二可以不用担心雨雪天气和疲劳驾驶,三还能减少汽车磨损。而走新建成的三峡翻坝高速公路,成本大幅增加了:“平均每辆车要多支付500多元。”于是,司机们宁愿像过去一样多花点时间走水路。
在市场上,一件物品的定价,是高了,还是低了,其实单从现象来看,也非常容易判断,那就是看消费者的选择。定价高了,问津者寥寥;定价低了,则会蜂拥而上。翻越三峡大坝的司机们宁愿在江边码头花费大把的时间等待,也不愿意走近在咫尺的三峡翻坝高速公路,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和选择,表明着一个“铁一般的事实”:三峡翻坝高速公路收费价格定高了!
然则“价格定高了”,此话怎讲?从经济学上来说,没有绝对的价格,所有价格的都是相对的。也就是说,价格的高低,是物品与物品之间比较而来的。这样看,三峡翻坝高速公路收费价格定高了这样的事实,是因为与乘滚装船走水路翻坝这一路线相比较而显明的。也因为有了后者的存在,司机才有了比较,才有可能有别样的选择,才有可能弃高速而走水路。也因为后者的存在,一方面显示着其定价之高已经脱离市场的需求,另一面也对其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制约力量。
当此之时,即当一件物品价格定高了而不被市场接受时,生产者将如何抉择?有两种状况:一是存在竞争的情形下,它别无选择,只能放下身段随行就市。竞争者越多或者竞争越激烈,其话语权越少,其价格也越接近市场均衡价格。另一种是在缺少竞争的情形下,它大抵会“笑骂由人,我自巍然不动”。这样看,对三峡翻坝高速公路而言,在面临水路竞争的状态下,它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降价。
但蹊跷的是,当三峡翻坝高速公路开通之后,翻坝水上转运这一线路却莫名地中断了。其实呢,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此举来得如此简单直接;情理之中,是因为因为在中国,几乎所有的高速公路都有着政府背景。借用政府的外在强制力来改变竞争态势,对它而言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也是经常采用的手段。通过将竞争者驱逐出场的方式,非但不用降价,而且那高高的价格的存在,因为无从比较和选择而显得理所当然。
有了这样的参照,中国的高速公路收费问题清晰地浮现了:并不是什么规范管理的问题——所有的收费公路都说他们是依据《公路法》以及《收费公路条例》而来的;也不是收费政策要公开、透明的问题——所有的收费公路都说他们是政府主管部门核定的,并且公示过的……此类的问题都是细节。关键是,在道路通行的过程中,消费者是不是有选择:除了高速公路,是不是还有一般的快速道路,是不是还有普通公路等等之类可以替代的选择。因此,高速公路的收费是高是低,不能一概而论,而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倘若存在着竞争,高速公路上依然车满为患,则显然收费价格定低了;道路上车辆寥寥无几,则显然是定高了。而倘若没有竞争,则即便是车满为患,我们也无从断定,是因为价格定得太低,还是垄断带来的结果。因此,中国高速公路的收费问题,并不是什么所谓“市场化经营”带来的,恰恰相反,它只是市场与政府管制混合之下不伦不类的产物。
“条条大道通罗马。”从普通道路,到一般快速道路,再到高等级的高速公路,只要存在着竞争,每个出行者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出行道路。你时间紧迫,可以选择高速公路,你并不急于赶路,可以选择一般的道路。只要有合理的道路体系存在,合理的道路价格体系的形成是水到渠成的。
凡是稀缺的,必然有价,道路自然也不例外。那些免费的普通道路是“免费”的么?好像是,因为我们每天走过的时候从不需要交费。但这些道路是谁建的呢?是政府。但政府的钱从哪儿来?从税收而来。但税收又从何而来?是组成这个社会的你我他——“光荣的纳税人”。是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20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