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华说
华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17
  • 关注人气:1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茅台为什么能“想涨就涨”

(2011-01-21 13:13:45)
标签:

茅台酒

价格弹性

替代品

财经

分类: 评论

茅台为什么能“想涨就涨”

 

华说

 

茅台,中国人都知道,是一种白酒,一种名贵的白酒。但似乎不仅仅是如此。

 

每年上调一次出厂价,是茅台这些年来的一个“规定动作”。今年也不例外。从1月1日起,茅台旗下产品的价格如期全线上调。尽管茅台本身宣称平均提价幅度为20%,但其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市场的消息是,53度的普通高度茅台酒的提价幅度实际达到了24%,15年和30年提价幅度也达到了23-25%,50年茅台的提价幅度则在40%左右。这样的力度,为近十年来所未见。

 

尽管涨价已成习惯,尽管茅台此番涨价,苦口婆心地表示是为了 “更好地统筹兼顾国家、消费者、企业、经销商和投资者等各相关方的利益”,但依然引来群情激奋,网上网下板砖横飞,口水四溅。出于因应舆论压力的需要,茅台再出祭出了所谓的“限价令”。譬如说,市场上最为畅销的53度新飞天500ml茅台酒,专卖店指定价为959元/瓶,商超最高零售价1099元/瓶。不止此也,还对外公布了违反“限价令”的惩罚措施:“发现价格违规现象,将处罚所在片区大区经理和经销商每次2000元,副经理、营销员等也依次给予处罚;对擅自更改价格体系,放任价格违规的,相关责任人调离销售公司,撤销职务。”云云。并且煞有介事地派出十个工作组“巡视”全国。那一举一动,我们这里的人们,常用的一句俗语足以概括之,精彩而直抵要害:“像真的一样”。

 

“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这样看,世上万物都是这世界上的演员。企业也一样,它是市场上的主角。既然如此,在众人目光聚集之处,自然不免会忸怩作态,装腔作势,摆姿势,拗造型,以期获得观众的注意和认可,最起码,不至于喝倒彩。因此,茅台的此番举措,也算是人情之常。但倘若你真满心期待“限价令”一出而令行禁止,则未免“很傻很天真”。因为原本就是一面本无心,另一面又无意,彼此逢场作戏一番而后止。此外还要别的深意,那是你要求过奢了。

 

是的,在53度新飞天茅台酒的市场零售价格的单价达到1500元甚至更高的时候,要求按照959元/瓶或者1099元/瓶的价格来出售。其结果无非有二,其一是商店按照最高限价出售,但当你去买的时候,售货员会告诉你,“没货”。其二是,当你愿意按照市场价格来出价购买之时,这原本“缺货”的茅台又神奇地出现了。当下茅台市场上上演的,大抵是这一出老掉牙的把戏而已,而身处其间的人们,依然一个个地演得津津有味。中国人之善于做戏,于此小事亦可见一斑。

 

撇去这些枝枝蔓蔓的细节,一个有趣的话题是,众所周知,一样物品,价格上升,其需求量必然下降。然则茅台年年涨价,涨了N年了,却似乎越涨越有人买,以至于其“得了便宜还卖乖”,一边提升价格,一边又要实施“限价令”。而且那最高零售限价与市场价格的巨大落差,分明地显示着其未来的涨价空间何其广阔。不难想象,在可预见的未来,茅台还会将涨价进行到底!茅台为什么可以“想涨就涨”?

 

原则上,一切产品都可以“想涨就涨”,这是企业的自由。困难是,企业涨价需要通过消费者这一关。企业生产产品,不是为了生产而生产,而是要将产品卖给消费者。只有消费者接受了, 那“惊险的一跃” 才能成功,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因为价格上升,其需求量必然下降。提价带来的收益很可能不及消费者离去带来的损失,也就是说,总收益会因此可能下降。这股强大的力量约束着企业不能“想涨就涨”。那么,消费者何以就对茅台网开一面?

 

答案是简单的,因为消费者愿意,即使涨价了,他也愿意。从经济学上来说,就是需求缺乏弹性,或者说,需求的价格无弹性——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茅台这些年来的表现,表明着这一市场上的消费者的需求缺乏弹性。茅台显然也知道了这一点,因此它按部就班地一年年地提升着价格,也收获着涨价带来的丰厚利润——其年报数据显示着近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都在30%以上。这样的举动,必然将持续到价格的临界点的到来。也就是说,总有一天,茅台的价格会上升到某一价位,而在这价位上,价格弹性系数将大于1。而唯有到这个时候,茅台才可能改变目前“想涨就涨”的态势。

 

一样物品的价格弹性,除了物品本身的性质之外,主要取决于其他替代品的多少以及它们的价格。替代品越多,越相近,价格越低,则这样物品的价格弹性系数越高。这样看,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下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茅台有限的产能、独特的品质、所谓“国酒”的品牌声誉,还找不到相近的替代品与之竞争。“想涨就涨”的底气,正是来源于此。

 

从消费者这一面来说,之所以对茅台价格不敏感,公款消费是一个原因,而更为重要的原因,愚以为与茅台的功能异化有关。表面来看,茅台只是一种白酒,充其量是一种名贵的白酒。但在中国人眼中并不如此简单,与其说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礼品,一种上佳的礼品。购买者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自己饮用,而是将其送人。虽然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但这只是象牙塔里的书生之见,在现实中,礼品的轻重是与情意大抵是成正比的。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对送礼者而言,所送的礼品,代表着“有求于人”而付出一种诚意,也就是一种出价。礼品价格越高,意味着心意越诚。这样,对收礼者而言,也可以从礼品的轻重中掂量送礼者的诚意和出价高低。同样办一件事情,甲送得礼重,乙送得礼轻,“价高者得”,收礼之人的天平自然会倾向于甲。在这个意义上,茅台价格的上涨,对送礼者而言,代表着送礼者出价更高,心意更诚。以此而论,茅台的涨价,不仅仅是生产者的意愿,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消费者的意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在半推半就之间,茅台的价格,在买卖双方的共谋中一路凯旋。

 

 

2011-1-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