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进京土豆缘何绕道山东?

(2010-09-29 08:55:39)
标签:

土豆

成本

价格

财经

分类: 评论

进京土豆缘何绕道山东?

(土豆的风波)

 

华说

 

西谚云:“太阳底下无新事。”征之于今年的情形,尤为显著。别的不说,单是百姓菜篮子里的蔬菜,因为价格的起伏,今年以来就风波不断。先是大蒜,接着是辣椒,接着是生姜,接着是……像接力一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现在呢,轮到土豆了。

 

此番土豆引发的波澜,与其“不走寻常路”有关。内蒙古乌兰察布旗是国内最大的土豆产区,距首都北京不到400公里。从数学上说,“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近”。内蒙古的土豆倘若要进京,似乎以直奔首都为宜。然而事实却出人意料之外:内蒙古的土豆先是长途奔袭至800多公里外的山东寿光市报到,随后再从山东驱车500公里进京,生生地绕了一个大圈子。土豆光天化日之下如此明目张胆地“漫游”,在城里人大嚷着“吃不起蔬菜”的当下,不禁让正义之士闻之拍案而起:如此行径,蔬菜价格焉能不贵!

 

明明可以直行,却偏偏要绕道。诚然,这是令人气愤的。不过诸君,暂且“稍安勿躁”。事必有因。既然事实如此,首要的是先问为什么。为什么内蒙古土豆“进京”要绕道山东?内蒙古的土豆经销商与首都人民“近日无冤、远日无仇”,毫无疑问,他们没有理由故意绕道山东,以此来抬高土豆的价格让首都人民心里“添堵”。作为“唯利是图”的商人,他们这么做的动机只有一个解释,就是到绕道山东所能获得的好处,必然大于直奔北京的收益。内中的奥妙,一位内蒙古的客商其实已一言尽之:“一车土豆直接进京,十天半月也卖不完,成本高。如果拉到寿光市场,这里买家多,一车土豆两三天就卖了。”

 

接着要问,为什么是山东寿光而不是别处?答案简单:无他,因为山东寿光乃国内最大的蔬菜集散之地。不仅国内知名,而且声名远播海外。蔬菜集散之地,说白了,就是一个集,一个市场。市场何为?市场是供求相遇之地。在这里,卖主可以找到买家,同样,买家也可以找到卖主。因此,市场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大幅降低了买卖双方寻寻觅觅的讯息费用。作为一个蔬菜的批发交易市场,山东寿光为蔬菜交易的双方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买卖双方可以迅速找到所需要的各种蔬菜,从而降低了寻找的费用和成本。

 

然而,这只是市场的一面。另一方面,是市场上所形成的价格,引导着资源的使用。众所周知,专业生产而在市场上交易,整个社会从中可以获得巨大的收益。原因就在于专业分工生产可以使生产成本为之大降。然则谁来引导专业生产?市场价格!市场的参与者看着市场价格,根据自身的比较成本优势,从事自己最有优势也就是成本最低的行业。从山东寿光的蔬菜市场来看,各地拉到寿光的蔬菜都是单一的品种,如内蒙的土豆,河北的白菜。出现这种情形,正表明着在市场价格的引导下,各地按照自己的比较成本优势,种植最低成本也就是最有竞争力的蔬菜品种来参与市场的竞争,自发形成了一个合理的专业生产的分工体系。藉此也可见,国内的蔬菜行业是一个经济自由度非常高的行业,市场开放,竞争充分而激烈。倘若不是这样,我们在菜市场上购买蔬菜时候,必将面对更高的价格。

 

既是集散之地,有集必有散。其流程是,各地的单一品种的蔬菜拉到山东寿光之后,形成了品类丰富的蔬菜集聚之地。根据不同城市的需求将多种蔬菜搭配组合之后,便流向了各个城市的蔬菜批发市场。此后,城市中各个菜场中的摊贩从蔬菜批发市场进货,最终将其卖给每一个买菜的人们。自然,批发零售的层层流通环节,必然会有费用或者成本发生,而最终将体现在菜价之中。但这其中有一个普遍的误解,以为蔬菜价格的形成,是那些蔬菜经销商以及摊贩们直接按照“成本+利润=价格”的公式制定出来的。其实,这未免太高估这些蔬菜经销商以及摊贩们的能力了。在蔬菜这样一个如此竞争充分的市场,没有哪一个蔬菜经销商以及摊贩们拥有如此手段。恰恰相反,蔬菜经销商以及摊贩们是看着市场价格向前倒推,将市场的价格减去所要支付的成本,然后权衡做与不做。倘若利润符合心理价位,则做之;如果没有赚头或者收益低于预期,则不做。也就是说,他们考量的公式,是“价格-成本=利润”。而非人们想当然的“成本+利润=价格”。

 

然则成本对于价格没有影响么?当然不是!价格决定于供求关系。成本对于价格的影响,并不是直接往上加,而是通过影响供给来实现的。成本提高,则参与供给的生产者少,以及同一生产者的供给量下降,造成了总体供给的减少,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自然增加了价格上涨的压力。成本下跌,则反之。现实中常见的成本高则价格也高,成本低则价格也低的现象,道理即在于此。(成本与价格的关系,可参见拙作《房子的迷宫:成本与价格》中的分析。)

 

内蒙古的土豆进京绕道山东舍近求远,看似奇哉怪也,却是市场逻辑的应有之义,固其宜也。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对价格格外敏感也在情理之中。但稍有风吹草动,就动辄指责商人们“良心大大地坏”,动辄呼吁政府插手干预市场,却未免是“过激反应”了。一面高谈阔论着市场经济,一面却连一些基本的市场常识依然缠夹不清,真是“可叹也夫!”

 

2010-9-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