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安公司承包社会治安是否可行?

(2010-09-19 14:39:21)
标签:

科斯

邵东县

保安公司

公共物品

社会治安

财经

分类: 评论

保安公司承包社会治安是否可行?

——从“邵东现象”看公共物品的提供

 

华说 

 

湖南人做事确实富有想象力。

 

在网上闲逛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一条新华社播发的消息。消息说,如今,每到夜里十点,在湖南省邵东县城区的大街小巷就会出现4人一组巡逻队伍。他们穿着统一的保安制服,头戴白色头盔,手持电筒和橡胶警棍,步行在各个街道社区。不过,这些负责县城夜间治安防控的,既非公安民警,也不是街道义务联防队,而是邵东县政府花钱雇佣的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的保安队员。这一场景的出现,源于县社会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与保安公司的一纸协议:从今年7月15日开始,这家保安公司在夜里十点到次日早六点之间,为县城区提供治安巡逻服务。为此,邵东县政府将每月向保安公司支付75000元。邵东县表示,如果效果不错,县政府将与保安公司签订至少一年的正式合同,甚至会考虑再引进一家保安公司参与白天的治安防控。

 

在生活于中国各地的人们中,湖南人以能吃辣而著称。反映在人物性格中,则大抵有一种做事不拘常规,敢为天下先的劲头。将夜间的社会治安发包给保安公司这件事情,其实是颇能凸显湖南人的做事风格的。不难想象,邵东县的这种大胆而又新奇的做法,在网上网下引发了广泛的 “围观”,质疑声不绝于耳。核心的要点,是认为社会治安防控、打击违法犯罪是政府的本职工作,如今政府将夜间的社会治安发包给保安公司,则公安机关是不是存在渎职行为? 而保安公司承包治安巡逻人物,是否意味着承包了政府的公权力?

 

针对上述的质疑,邵东县的回应是,雇佣保安公司,是因为“警力不足”;保安巡逻只是治安防控的辅助力量,根据协议,保安“没有执法权”。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是否“警力不足”以及能否保证执法权不被乱用又成为争吵的话题。新生事物,大抵如此不足为怪。区区在下不想在这方面凑热闹。不过,这件事情牵涉到的一个有趣而重要的话题,是我的兴趣所在。那就是,作为一项公共服务,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社会治安属于典型的“公共物品”,是不是“确定一定以及肯定”需要政府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提供?

 

所谓“公共物品”,通俗地说,就是一件物品,当一个人在享用的时候并不能排除另一个人对它的享用。常见的公共物品有国防、思想、环境等。社会治安也是其中的一例。对于公共物品,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公共物品”不能排除别人的享用,因此存在着一种“搭便车”的激励,即一个人享用了公共物品的收益但却不用为此支付相应费用。逻辑上,因为每一个人都是这样想,结果就没有人愿意提供这样的物品。这是一种“市场失灵”——因为无从收费也就无从图利,所以私人市场就无法提供公共物品。然而,公共物品又是人们所需要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出手干预。解决的办法,就是由政府出面提供这种物品,发生的费用,则由税收来支付。

 

不过,在现代经济学里,这一思想已经有所修正。在经济学上,灯塔一向被认为是公共物品的代表。灯塔标出特定的位置,方便过往的船只避开有暗礁的水域。显而易见,灯塔提供的这种服务,过往的船只都从中获得了好处,但问题是每艘船都有“搭便车”的激励,既利用灯塔来航行又不想对此服务付费。因此,传统的经济学家认为,私人市场不能提供船舶航行所需要的灯塔,灯塔只能由政府建造经营。但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1974年发表的《经济学上的灯塔》却表明,事实并非如此。他追溯英国的灯塔历史发现,在早期,英国的灯塔并不是全部由政建造经营,正相反,其中私人投资建造的灯塔为数不少。譬如说,在1610年之1765年期间,政府一个新灯塔也没有建造,而私人却投资建造了10个灯塔。这明白地显示着灯塔不能由市场提供的传统之见是错误的。不过,科斯也指出,因为收费的困难,私人建造经营灯塔是要向政府申请特许权,准许他们向过往的船只强制收费。

 

但不管怎么说,科斯的灯塔案例表明,公共物品的提供,并非天然地需要政府出面的,而私人市场不能染指。只要给予的一定的条件,破解收费的困难,市场也是能够有效地提供人们所需的公共物品。这样看,湖南省邵东县将夜间的社会治安巡逻服务发包给保安公司,其实就是尝试通过市场来提供公共物品。从经济学的观点看,其做法显然是可行的。众所周知,一般而言,做同一件事情,市场的效率远高于政府。所谓效率高,就是花费同样的成本,其提供的服务质量高;或者同样质量的服务,其花费的费用低。

 

不言而喻,保安公司承包社会治安是新生事物。其运作的细节尚待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比如说消息中提到,县政府与保安公司签订的治安巡逻协议中规定:乙方在承包期内每月至少完成抓获被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2名以上,每少抓一人扣承包费2000元。这标准从何而来?有何事实依据?又比如说如何对保安队员的巡逻行为进行监督?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显然都要在实践中寻求答案。既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为什么不允许邵东县进行实践探索呢?即便是最后失败了,给他们一个“失败的机会”又如何?!

 

2010-9-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