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何价,婚姻何价?
(2010-04-22 10:50:28)
标签:
婚姻女大学生男大学生杂谈 |
分类: 评论 |
爱情何价,婚姻何价?
华说
翻翻文学作品,爱情与婚姻,大抵是永恒的题材。“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平和的;“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是激烈的;“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是哀婉的。虽然形式表现不一,但那份纯真、纯洁与纯粹,一样透明得没有一丝杂质。
然而,文学世界是一回事,真实世界又是一回事。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与婚姻,远没有这样的浪漫和纯粹。因为这里有柴米油盐,这里有门第等级,这里有利害算计……数之不尽的个人以及社会的局限条件,让爱情与婚姻无从也无法纯粹。“人生是一条清澈的河流,流着流着就混浊了。”是玩笑,是无奈,也是现实,不过,为之多愁善感却也大可不必。套用一句老掉牙的话:“这就是生活。”
这段时间,网上网下因为一则消息吵得热闹。涉及到的话题,正是有关爱情与婚姻。“双方辩友”争论得“不亦乐乎”。不少好事的网站为此制作了专题,“正方”“反方”地摆开了架势,推波助澜。消息其实也简单。消息说,广州市妇联最新发布了《广州女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红皮书》。在婚姻与人生的价值观调查中,调查显示,有三成女大学生认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有超过半数女大学生坦承愿意嫁给富二代。对于富二代,59.2%的女大学生愿意嫁,理由是可少奋斗很多年,40.2%的女生表示不愿意嫁。
消息引发的反响是可以想象的。这个古老的国度,一向崇尚礼仪羞于谈论金钱——至少在表面上如此,喜欢以为道德作为一切事物的准绳。因此,“六成女大学生愿意嫁给富二代”的消息一经发表,立刻招致了众多的议论。虽然不乏表示“理解”,“宽容”的声音,但主导的意见,依然是批评和指责。痛心疾首于女大学生的“盲目拜金”,以青春和金钱作交易;忧国忧民于“男大学生将何去何从”,以为将面临“无妻徒刑”云云。以愚观之,这是过于多虑了。此类的调查,其实只能“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因为同样的调查中,也有将近6成的女大学生认同共同奋斗白手起家,两个数据显示着矛盾和冲突;即便是真有六成女大学生愿意嫁给富二代,但也不是一相情愿的事情。这是对手戏,需要要足够数量的富二代才能实现。显然,中国尚未有如此多的富二代;而因为女大学生愿意嫁给富二代,而推论出男大学生将被判处“无妻徒刑”倒是奇峰突起,但什么时候,是谁规定,男大学生娶妻必须娶女大学生?倘若说女大学生为富而嫁是一种势利,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势利?
无意为女大学生辩护,她们是成年人,想做什么该做什么那是她们自己的选择和自由,别人无权干涉。——虽然在我们这个社会,总有人喜欢替别人做选选择,以各种各样崇高的名义。不过,因为这件事情,区区在下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爱情或者婚姻有价么?换言之,爱情和婚姻能够用金钱衡量么?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看另外一个事例。多年前曾经看到过,但此次想引用,相关资料却遍寻不获。记得的大概,是说有一位经济学教授做一个婚姻拍卖实验。参与实验的都是已婚男子,无一例外地自称夫妻恩爱家庭幸福。教授对他们表示,他愿意出钱购买一件物品——他们和妻子离婚,问他们需要多少钱?参与实验的男人们不屑一顾,纷纷表示他们深爱妻子,爱情和婚姻是无价的,出多少钱也不会出卖。教授微微一笑,报出了一个数字,50万:台下一片笑声;100万:台下依然是笑声;500万:台下安静了;1000万:有人开始哆嗦着举手表示愿意出卖;1500万:更多的人举手了……最终的结果是,随着教授报价的提升,参与实验的男子全军覆没。
这个有趣的实验其实非常残酷。它撕开了爱情与婚姻外在的附丽,打破了笼罩在其外表的美好、神圣之类的光环,赤裸裸地展示了一个直接与金钱挂钩的爱情与婚姻。虽然参与实验的男子辩解将会把出卖婚姻的大部分收入送给妻子,妻子因此在离婚之后会获得更为幸福。但他们的举动说明了一切:看似坚不可摧的爱情和婚姻,其实很容易被攻陷;看似无价的爱情和婚姻,其实有价。而且这个价格,远比人们想象的要低。
是的,说爱情有价,婚姻有价,未免“庸俗”,未免“为人不齿”,然而很现实,也很真实。故老相传的“门当户对”是一种价;当下征婚启事中的“有房有车”是一种价;女大学生愿意嫁给富二代也是一种价……第一个将经济学方法引入对婚姻行为分析的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曾经说,“上帝目光所及,一切均可交易”。虽然夸张,却也有实情在。
然而,爱情、婚姻、名誉、信仰、生命、自由……诸如此类的东西,毕竟与我们在市场上可以看到物品不一样,那些物品,直接以货币标注价格,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成交。那么,爱情、婚姻、名誉、信仰、自由之类的非金钱物品如何定价?这需要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不是从“买”的角度,而是从“卖”的角度来观察。经济学中有一条替换定理。该定理说,因为在现实世界中资源是稀缺的,为了得到一件喜欢的东西。人们通常愿意(也是不得不)付出另一件喜欢东西。“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不错,有钱买不到生命,但现实中我们常见有人为了区区钱财铤而走险,最终丢了“卿卿性命”;有钱买不到爱情,但现实中我们常见有人为了“一张长期饭票”而委屈自己一生;有钱买不到友情,但现实中我们常见有人为了荣华富贵而出卖朋友……鲁迅先生在《娜拉出走之后》写道:“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说的其实就是这种替换关系。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生命、爱情、自由,以及与此相类的一切,都有价,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这不是悲剧。因为这些东西的价格,不像市场上可以直接成交的物品,其市场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这些东西的价格,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倘若你认为他重要,它可以重若泰山,价格可以高到“价值连城”以至无价;倘若你认为它无聊,它可以轻若鸿毛,价格可以打折以至便宜到无以复加。在真实的现实世界中,后者从不缺乏,这才是悲剧。
20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