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调控政策住房贷款大白话中国 |
分类: 评论 |
从银行的权力到第三套房贷
华说
倘若现在,有人一本正经郑重其事地告诉你:“太阳是从东边出来的。”你一定会莫名所以。你知道他不是在开玩笑。而且所处的情境,也不是开玩笑的时间和开玩笑的地方。于是,一怔之后,你最好的选择大抵是,静听下文。
一向热闹而又不缺乏故事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最近上演了类似的一幕。一周之前的4月11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言论,明确宣称对以炒房为目的的贷款者,“银行有权拒绝”其贷款要求”。他说,目前,融监管机构已经设立了一个负面的名单系统,遇到炒楼者,银行有权不贷款。同时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风险是多方面的,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合作进行监管。
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到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有权拒绝”。普天之下有谁不知道?这句话,和“太阳是从东边出来的”一样,是大白话,也是“铁一般的事实和真理”。无疑是,绝对是。银行不是一个慈善机构,遇到可怜之人于情于理难以袖手旁观。它是一个商业机构,以利润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对于贷款申请者,银行非但在理论上知道它“有权拒绝”。而且在实践中也是这么做的。你去银行申请贷款,倘若不符合银行开出的条件,它照例会给你一个“冷冷的拒绝”。多少年来,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始终呼声不断而未见解决,为什么?无他,因为银行太知道它“有权拒绝”了。从来如此,而且永远如此。
然则何以这样一个如此浅显的道理,竟然出自堂堂银监会主席之口,而且隆重其事,媒体争相报道?是因为银行突然之间不知道它有“拒绝”的权力,见人就给钱了?当然不是。稍微关注形势之人知道,两会以来,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中国房地产市场可谓风起云涌。土地市场上,地王不断;房产市场上,抢购又起。“一夜涨了4000元/平方米”之类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而其中的典型,莫过于首善之区的北京辖下的通州新城区域。规划刚一公布,投资客蜂拥而至,楼价应声而起,其势之猛,为国人所侧目。当此之时,“银行有权拒绝炒房客贷款”,银监会主席这句大白话,显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感而发。
那么,以炒房为目的的贷款者,也就是俗称的“炒房客”,何以成为银行的座上宾,以至让其忘记了“有权拒绝”?原因也简单。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炒房客”受到银行的青睐,无非是因为这些年房地产市场突飞猛进的走势,使得房地产“按揭”贷款成为了一种优质资源,成为各个银行的兵家必争之地。“炒房客”作为房产市场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自然成为银行的常客。而中国房地产市场迄今为止的表现,让“炒房客”几乎从不失手,这也就让其成为银行的优质客户。既是优质客户,银行当无撒手之理。作为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机构,银行凭什么“拒绝”?然则银监会主席的“银行有权拒绝”大白话,究竟意指何方?在不明所以之际,最好的选择无疑是开头所言,静听下文。
下文很快来了。4月15日,旨在“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2010版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正式对外公布。从内容看,在需求方面主要是实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这一点其实与2007年的调控政策“似曾相识”,虽然力度更大一些。而更有威力的税收政策也尚在“研究制定”之中。供给方面,增加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在这之前已经反复强调过多次。因此,单单就这方面来说,此次的调控政策并无特别之处。但4月17日,贯彻这一政策的国务院通知中明确细化的2点内容,使得2010版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与以往迥然不同。
这两点,分别涉及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和赋予地方政府的权限。在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方面,是“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而在地方政府权限方面,则明确表示“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
显而易见,这两者都是指向需求的。但不同以往的是,这里的手段不一样了。如果说,以往包括本次房地产调控政策中所涉及到的“实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税收政策的变动等等,都是政府希望利用市场的“无形之手”引导住房消费需求。那么,这一次,政府已经不再停步于此,而是直接出手干预了。“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以及“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直接的数量控制。这是说,即使你信用水平再好,抵押物价值足够,银行也不再给你发放贷款。“银行有权拒绝”的真正内涵,在这里彰显了,分明了。而“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其数量管制的意图更进一步,也更为直白。那是说,即使你再有钱,不需要银行贷款,购买房子时候可以“全额付款”,倘若超过限定的购房套数,政府也不允许卖给你。
在经济手段被屡屡消解之后,政府开始采用行政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这一前所未有的举动,表明当下房地产市场的表现正在触及政府可以容忍的底线。高高在上的房价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了。不难明白,相较于以往,这一次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政府的“有形之手”来得明显,来得直接了。
201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