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济适用房为何风波不断

(2009-09-23 15:01:31)
标签:

房产

经济适用房

价格管制

经济适用房为何风波不断

——从经适房看价格管制效应

 

华说

 

回想起来,第一次接触到《西游记》,应该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正是属于“祖国的花朵”的阶段。心血来潮地去翻看《西游记》,并非因为它是所谓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而是看了动画片《大闹天宫》,神往于孙悟空的惊天之能,急切地想知道它后来怎样了。那时,我很惊异于作者想象之丰沛,上天入地穿梭于神仙鬼怪的世界,真不知道他是如何凭空想出这么多故事来。及至后来年岁渐长,尤其是学校毕业进入“社会大学”之后,才明白这哪里是无中生有,那仙界和鬼蜮发生的一切,不过是人间的映射罢了。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小说家的想象力,在现实面前常常显得苍白。因为“事实奇于小说”的情形,是并不鲜见的。今年以来接连发生于经济适用房的事件,是其中的一例。

 

对经济适用房而言,今年可算是一个“多事之秋”。围绕经济适用房发生的“怪现状”此起彼伏,地域涉及中华大地东西南北中。那原因,是因为去年底以来各地政府加大了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力度,范围既广,体量既大,其中的问题也因此越发的显明与尖锐。一言以蔽之,如此现象早已有之,只不过“于今为烈”罢了。闲话休叙,且看两起轰动全国的经济适用房事件。

 

先说发生于武汉的“六连号”事件。今年6月,武汉市推出了名为“武昌余家头小区三期B座”的一批经济适用房,共计124套,均价2800/平方米。在62-6日各区登记时间内,共有超过5000人登记申购,竞争比例高达140,被业内称为“2005年以来武汉最供不应求的经适房”。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令人“拍案惊奇”的一幕发生了:6个经济适用房资格证号码相连的申购户,离奇地全部摇中!据好事者测算,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为千万亿分之一。自然,你不能因为概率小就否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像热销全国的彩票“双色球”,其中大奖的概率不及被雷击中的概率,但有人中奖确是事实。遗憾的是,事实胜于雄辩,最终官方公布的调查结果是:“现已查明,这是一起由社会中介人员与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相互勾结,利用经济适用房摇号进行舞弊、涉嫌经济犯罪的案件。”

 

武汉 “六连号”风波甫定,“首善之区”的北京又现“史上最牛身份证”。今年8月底,在北京对外公示的经济适用房备案结果中,出现了一名身份证号码为“181”的人,网友戏称为“史上最牛的身份证号”。 对此,北京宣武区住房保障部门解释说,这个号码并不是真的身份证号码,而是特殊原因下的特别编号。特殊原因是因为这个人无户口、无房,因为他没有住房,就不可能办理身份证,而没有身份证就不能录入系统。最终入围是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同意的。问题在于,即便我们以最大的善意相信这是真实的状况,但在逻辑上说,这对经济适用房制度是一个致命打击。因为按照北京市经济适用房制度,没有北京户口是不能进行申请的。而 “181”身份证的出现,则公开而明白地表示,这个制度是可以因为“特殊原因”而突破的。人们的焦虑和担心是有理由的。因为在现实中,又有多少“特殊原因”可以找寻!

 

上述二例,表现得夸张而露骨,当是其中的“荦荦者”,其余影响较小的,可谓多矣。也正因为如此,社会上有关经济适用房的存废之争,未见平息。然则发生于经济适用房的“怪现状”,是偶然欤?必然欤?换句话说,经济适用房风波不断,其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以愚观之,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其实是一个有关价格管制的典型题材。

 

经济适用房,顾名思义,是政府提供的一种保障性住房,其购买对象为低收入人群。因其这一性质,与商品房的价格由市场调节不同,经济适用房的价格是由政府指定的。因为是提供给低收入人群,其指定价格低于市场价格,而且幅度不小——手头最新的消息说,上海今年即将推出的首批经济适房,其定价为同地段周边商品房价格的六折。很显然,经济适用房的价格是被政府管制的。当价格被管制于市场价格之下,会发生什么?首先可以肯定,与同地段那些不受价格管制的商品房相比,经济适用房的质量会相形见绌。这质量,“包括但不限于”建筑材料的选择,房型的设计,小区环境的营造,物业管理的水准等等,四周商品房的质量将全面优胜于经济适用房。也就是说,当价格被管制于市价之下,稀缺的资源没有实现最有效率、最有价值的配置和使用。因此,价格管制的第一个效应,是造成资源价值的下降。

 

更为精彩是价格管制的另一个效应。在市场上,游戏规则是谁出的价格高,谁就获胜。竞争的准则是价格。然而当价格被管制的时候,价格准则失灵。因为竞争仍然“一以贯之”,当此之时,另一种或者几种非价格的竞争准则随即被采用。在经济适用房上,政府规定的准则是,首先设立一道门槛,符合标准者入围;然后入围者“排队等候”,以摇号确定最终的购买者。但问题在于,在现实中,非价格的竞争并非仅此一种,还有许许多多的“潜规则”。比如不符合标准者通过“走后门”而入围其中;比如入围者无力购买而私下转让购买权利;又比如相关人员借机上下其手渔利……倘若说,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么,众人非议的“住经济适用房,开豪华宝马车”的现象从何而来?而本文开头所述的两例又是如何发生的?

 

由此观之,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价格管制,一方面造成了资源价值的下降。另一方面促成了非价格竞争准则的采用;两者累加产生的交易费用,加上被管制的价格,实际上是以迂回的方式向市场价格逼近!这里不想对经济适用房本身的是非好坏作简单的价值判断,因为政府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可能面临着不同的局限条件。我们的经济分析只是表明,那些“怪现象”的发生,并非偶然,其将与经济适用房相伴相生,如影随形。

 

2009/9/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