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源:燃油税出台之真正意图

(2008-12-07 17:52:15)
标签:

财经

开源:燃油税出台之真正意图

 

华说

 

世上之事,往往在似乎不可能的情况下突然峰回路转。“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之谓也。

 

1994年,开征燃油税的动议首次被提出,此后十几年间,“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何其缓也,出人意料之外;时至2008年,燃油税费改革的方案,从公开征求意见到正式实施,其间不足一月,又何其速也,亦出人意料之外。

 

12月5日夜,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根据征求意见稿,政府将取消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并逐步有序取消已审批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在不提高现行成品油价格的前提下,将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改革方案还包括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成品油价格。公告明确,改革方案将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

 

千呼万唤始出来,自然是值得欢迎的。但紧接着的追问也是自然而然的:一项因为阻力重重而十多年未能付诸实践的改革,又何以竟然能在几乎一夕之间“毕其功于一役”?

 

燃油税的提出,最初的也是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费改税”,将五花八门的政府收费改为征税,也就是征求意见稿所言:“规范政府收费行为”。众所周知,燃油税费改革多年迟迟未能出台,核心原因就在于改革带来的利益冲突:行政部门间的利益冲突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冲突。尤其对交通部门来说,费改税以后,由于取消公路费等多项收费,不仅将失掉一大块收入,更面临涉及全国数十万的交通征费人员安置问题。正是由于上述阻力的存在,在十几年间,燃油税费改革曾经几度“呼之欲出”,最终却依然不了了之。然而纵观此刻现在的基本格局,与过去没有发生变化,燃油税费改革引发的上述利益冲突“涛声依旧”。显然,此番燃油税费改革的出台,并非是因为这一约束条件发生了变化而导致的结果。

 

一个流传较为广泛的解释似乎是“时机论”。这“时机论”的大意是,从世界范围来看,一年来国际原油价格走势一路下滑,从去年最高的每桶147美元跌到了目前只剩一个零头不到。最新的数据是12月5日的价格已经到了每桶40美元左右;而就国内的情况而言,通货膨胀压力已经基本消除,CPI指数低位运行。因此,这个时候出台燃油税是一个非常恰当的时机。“此言谬矣。”从燃油税提出至今的十余年间,国际原油价格也并非一直高高在上。即以手头刚刚搜索到的资料为例,2002年初的原油价格在每桶20美元之下,只有现在的一半左右,而当时国内亦无通货膨胀之虞。则当时的“时机”,岂不现在更加“恰当”和“成熟”?!

 

“促进节能减排”则是另一种解释。以愚观之,这种说法显然离事实更远。在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整体下滑之际,节能减排决非当务之急,“保增长”方是当下的“关键词”和首要任务。从征求意见稿来看,此次出台燃油税费改革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前提:不提高现行成品油价格。由于国内成品油价格高于国外,如与国际油价接轨,则应当下调价格。而此次通过提高汽油消费税的方式,使得价格保持不变。需求定律说得明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与需求量成反向运动。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现在价格不变,需求量亦不变。倘若要促进节能减排,则应当提高成品油的价格,而非保持价格不变。实际上,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未来一段时间内国际原油价格有望进一步走低,国内成品油价格也存在下调的空间,如果真是如此,则显然会刺激对燃油的需求。

 

顺便说一句,关于“养路费”,在社会上一直议论得沸沸扬扬。这里不讨论其好坏,单说这类费用,在经济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词:沉淀成本。经济学的理论表明,这类成本,不影响个人对车辆使用的决策。因为不管你开车不开车,养路费都需要缴纳。所以你买了车子以后,决定是否开车或者多开还是少开,养路费不影响你对汽油消费的考量。此次燃油税费改革,由于取消了养路费,有车一族相当于增加了一份收入,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而导致需求量的增加。这显然与节能减排放背道而驰。

 

那么,燃油税此番出台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或者说,是什么力量将这一酝酿了十几年的改革方案踢出了最终的“临门一脚”,破门成功?窃以为,答案与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有关。

 

在国内外整体经济不景的时刻,中国提出了宏大的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加大政府投资,以保持经济增长。于是,一个基本的问题是:钱从何处来?

 

由于整体经济的放缓,国内税收的增长已经开始回落。而为了提振经济,今年下半年以来针对企业的扶持政策不断出台,出口退税两度上调,增值税转型全面推开;针对股市和楼市的不振,又接连降低了交易税和契税。这意味着政府收入的减少。而与此同时,为了改善民生,在保增长的十大措施中,已经明确将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同时加大资助困难学生、优抚救济、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这意味着政府支出的增加。一方面是收入的减少,一方面是支出的增加,政府可以支配的财力自然会大大减少。但在保增长的战略下,政府又必须加大投入。显然,政府需要选择寻求新的收入途径。

 

有收入方能有支出。政府加大投资,支出增加,自然要求相应的收入的增加,除了以发债的方式筹集资金之外,必然会引起税收项目以及政府主营的公用事业价格的变动。政府加大投入,钱从何处来?不外乎或者开源,或者节流。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前提下,开源是必然的选择。此次燃油税费改革的出台,无疑是开源的举措之一。在保增长压倒一切的前提下,所有的利益冲突必须退后。此所以燃油税破茧而出也。

 

此番燃油税费改革之后收益如何?税收是项专门的学问,吾等门外汉自然置评不得。但整体而论,调整税额形成的成品油消费税收入,在补偿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的支出,补助各地取消已审批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之外,当有可观的增长。否则,用咱老百姓的话说,“不值当”。

 

加大政府投资,政府必然需要开辟新的收入来源,这是势所必至的事情。原因很简单,“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