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热”发隐
华说 (1999-02-02)
因循守旧、不肯接受新生事物向来是国人之缺点而为人所指摘。但其实也时有例外,“知识经济热”即是其中一例。
毫无疑问,知识经济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必然的结果,对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也是一次难得的赶超机遇。但这前提,是必须对知识经济有一个正确而清醒的认识。
曾记否,去年此时,知识经济对我们来说,还是如此陌生。但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戏剧般地蔚然而成满城争说知识经济之风,其势至今不衰。报纸杂志、会议讲座自不待言,甚至在茶余饭后,也时不时举重若轻地来上一句。“知识经济,第五次浪潮拍岸而来”,“知识经济,世界因她而改变”、“知识经济来了,你准备好了吗?”兴奋之状,溢于言表。其不断升温的氛围,直逼那锣鼓喧天的沸腾场面:“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然而,以愚观之,此情此景恐怕又只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知识经济之让人热血沸腾之处,全在“知识”二字。但这并不意识着,持有多少知识,就能兑成多少银子,更遑论“一字千金”的天价。也并非所有知识的都能转化成财富。譬如说,通俗如“咬人的蚊子是母的”,优美如“杨柳岸、晓风残月”,玄妙如“飞矢不动”、“白马非马”之类,非但是换不到一个铜板,而且因为劳思伤神,反
倒要破财买营养品。须知,知识经济中所指的知识只是人类知识中极小的一部分,而且这知识是已经资本化了的知识,而非大脑或书本上的知识。
更为关键的是,无论被吹捧得怎样天花乱坠,知识经济本质上依然是一种经济形态,其必须按照经济规律来运行。所以,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必须同另外的要素如劳动、资本相结合,才能创造出财富。事实上,以高科技产业为代表的知识经济由于其巨大的风险性,对“铜臭”的依赖日益加深,而非日益分离。这与“视金钱如粪土”
的知识分子的清高理想,其相差非可以道里计也!
“余生也愚”,一直对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与知识经济一拍即合之盛事百思不得其解。及至日前闲来乱翻书,偶见“书中自有黄金屋”、“百无一用是书生”等句,不由灵光一闪,忽有所悟。
“书中自有黄金屋”自古流传至今,早已沉淀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这种文化背景,对越洋而来的知识经济来说,简直是“他乡遇故知”,具有天然的亲合性。此其一。其二,中国的读书人素有鸿鹄之志,不但要写得一手道德文章,还常怀“经世济民”之宏愿。奈何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在现实中不是撞了东墙,就是碰了西墙。莫说“
救民于水火之中”,就是自己,也常常被油盐酱醋搞得焦头烂额。郁郁不得志久矣。忽闻知识经济横空出世,焉能不有“赶上好时候”翻身得解放之感?
忽然想到,这几年,知识分子一直大张旗鼓地呼吁要“边缘化”
,要“坚守寂寞”之类,但似乎终于沦为言不由衷的一种“姿态”。这知识经济热,便彰显着其不甘边缘,不甘寂寞的躁动心态!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