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灰狼与打针
初生牛犊不怕虎,是因为它的勇敢,还是它的无知?大抵是后者,我以为。
阳阳是一个好例子。
“弹指一挥间”,
阳阳已然2岁了。红扑扑的小脸,以及明显高出同侪一头“海拔高度”,都显示着“向上生长的力量”的特有朝气。每每带她外出的时候,碰到熟人,自然会得到一大堆的好话,但有时在公共场所,也会收获陌生人的一两句“养得真好”的称赞。虽然明知是客套,像普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为父母的我们,依然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自然,按照中华民族的美德,作为对他(她)们的赞美的回应,或者礼尚往来,为父母的我们对给他(她)们孩子的给予一番夸奖,或者谦虚地自贬一通,说哪里哪里一般一般小孩子贪吃贪玩让人头疼之类云云。
然而烦恼紧而至。渐渐地,我们发现,曾经的“乖乖女”
不再那么言听计从,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开始自作主张,而且脾气也渐长。譬如说罢,玩具摆了一地,让她收拾却要讨价还价,要求爸爸和她一起收拾,否则免谈;吃饭了,她妈妈在厨房里千呼万唤,却始终不见踪影。四处寻找,她正兴高采烈地在走道的墙壁上涂鸦,一怒之下扯了扯她的小耳朵:“阳阳,你耳朵怎么这么大,妈妈叫你,你没有听见吗?”但见她小脖子一扬:“没听见!”俨然一副威武不能屈的样子。
“孩子2岁以后,开始有自我意识,这是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幼儿专家给了我们一个理由。
尽管经过“科学的启蒙”,我们从理论上对她的叛逆行为有了“深切的同情”。但在实践中,身处于具体而琐碎的事件和情境中,依然不免气急败坏——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相信,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有我们同样的感受。于是当她又一次在床上一会儿揣开被子,一会儿把手伸到外面,翻来覆去不肯睡觉的时候,中国传统而又经典的教育场景出现了:
“快睡觉,再不听话大灰狼就要进来了。”
“大灰狼进来了怎么样呢?”
“进来以后就要把不听话的小孩子吃掉。”
“吃掉以后怎么样呢?”
“吃掉以后就没有了。”
“没有了怎么样呢?”
“没有了就看不见爸爸妈妈了。”
“看不见爸爸妈妈怎么样呢?”
“……”
“快睡觉,再不听话大灰狼就要进来了。”
“大灰狼进来了怎么样呢?”
“进来以后就要把不听话的小孩子吃掉。”
“吃掉以后怎么样呢?”
“吃掉以后就没有了。”
“没有了怎么样呢?”
“没有了就看不见爸爸妈妈了。”
“看不见爸爸妈妈怎么样呢?”
“……”
正是季节交替之时,天气变换无常。一向身体健康的阳阳此次未能幸免,也患上了感冒,咳嗽的厉害。可以想象,儿童医院是一片愁云惨雾。处处可闻尖利的哭声。很少进医院的阳阳一见这架势,早已脸色大变,勉勉强强地挺住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在打针之时加入了哭泣的队伍之中。
感冒很快就过去了,阳阳又恢复了以往的状态,蹦蹦跳跳顽皮依旧。一起恢复的还有那幼儿专家所说的“人生的第一次叛逆期”,而且与以往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天,没来由地,她执拗地不愿意在饭前洗手。
“你看看,小手手多脏呀。”
“脏了怎么样呢?”
“脏了吃饭要肚子疼的”
“肚子疼怎么样呢?”
“肚子疼就要上医院。”
“上医院怎么样呢?”
“上医院就要打针,就像上次那样的,长长的。”
她脸上掠过了一丝害怕的神情,很顺从地开始洗手……。
“你看看,小手手多脏呀。”
“脏了怎么样呢?”
“脏了吃饭要肚子疼的”
“肚子疼怎么样呢?”
“肚子疼就要上医院。”
“上医院怎么样呢?”
“上医院就要打针,就像上次那样的,长长的。”
她脸上掠过了一丝害怕的神情,很顺从地开始洗手……。
呜呼,初生牛犊不怕虎,此其为真相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