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儒商”
华说
能接受。然而在实践中,许多人却往往反其道而行之,对人与物及事
要求着完美、完全、完满。
,这其中,就有人提出要“造就一代儒商”。既是“儒商”,要求自
然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经营者。他不仅须精通经营之道,更兼有“济世
”之志,“达则兼济天下”。
不相同。倘以办企业“所为何事”为指针,大抵可分为四类。第一类
目标单一,直奔主题:挣钱,不仅是为企业同时也为自己。第二类则欢
悦于挣钱的过程。恰如国外一位企业家所言,“钱本身对我而言已经
并不重要,远远不及挣钱、挣钱、不断地挣钱所给我带来的乐趣。”
第三类是执着于一种“大事业情结”,不倦地寻求企业的扩张。经济
学家熊彼特曾有言,大意是说经营企业是这个时代唯一能够达到“王
朝般辉煌”的事业。可谓一语道破其心思。最后一类即为“儒商”。
其在成功经营企业之余,积极参与社会之建设,追求“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问题之所在。以那么多的企业处于亏损的现状,则证明我们尚缺第一
类企业经营者的挣钱有方;以那么多的“生意难做”的大叹苦经大倒
苦水,则证明我们还未达到第二种经营者的游刃有余和潇洒;以那么
多的企业扩张失败之后的一蹶不振,则证明着我们还缺乏第三类经营
者的能力和意志。这样的现实,要求经营者向“儒商”进发,不能不
说是“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
我国的兴起,如同一棵幼苗,还只刚刚是破土而出,其力量是稚嫩的
。这一方面既与刚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客观环境有关;另一方
面,企业经营者个人素质还有着诸多的欠缺。虽然,“爱之愈深,望
之愈切”,“造就一代儒商”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饭要一口
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倘硬要以“儒商”标准要求之,则无异于拔
苗助长,那结果,“则苗槁矣”。考虑到前段时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
10年前首届企业家的沉浮经历,考虑到那么多企业的转瞬即逝,考虑
到恶意经营企业事件以及企业界“59现象”的频发,我们倒不如放弃
那“高标准、严要求”,提出如下的要求似乎更能对症下药:有才干、
能敬业、守法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