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听歌

标签:
听歌沉溺怀念心情情感 |
《天空之城》是日本著名作曲家久石让的一首堪称经典的曲子,它有好多个版本,有钢琴的、吉他的、口琴的种种,但听小娟的吟唱版是最有感觉的。
--------------------------------------------------------------------------------------------------
窗,是开着的;窗外,是黑灰色的。一道闪电划开忧郁的夜空,雨开始倾泻而下。但这一切都与我无关,屋里,我沉迷在小娟的吟唱里不能自拔。
我哭了,但无泪。不,确切地说,我只是想哭。
此时,夜已深,该睡的人都睡了。
小娟的声音空灵悠远、清澈纯净,似不食人间烟火,她的歌声犹如一缕清音注入到这个喧嚣的城市,涤荡我浮躁的心灵。
每一次,只要小娟吟唱的《天空之城》在我耳畔轻轻迂回响起,我的思绪瞬时就会飘向天空,那儿离天堂很近,那儿有一片长满狗尾巴草的小山坡,我站在坡上,踮起脚尖,寻找着母亲的身影。
望眼欲穿,我始终是找不到母亲的身影了,无助的我伤心而泣,如一个迷路的孩子,我抱膝蹲在有风吹过的山坡上,身旁摇曳的狗尾巴草与我一起呼唤着:“母亲!母亲!”
那片长满狗尾巴草的小山坡就在母亲的墓地旁,我梦中走过无数次的地方。
之所以喜欢听小娟吟唱的《天空之城》,是因为她的声音在这首曲子里渗透出一种让我产生共鸣的忧郁,在夜深的时候、在上班下班的途中,我一次次打开CD,自虐似的沉溺在这种忧郁里不想出来。有一次甚至因为走神,路口的绿灯亮了,我还傻傻地坐在车子里忘了启动开走。
本来想在前段日子的朗诵比赛上选用这首小娟的吟唱版作为我的音乐背景,但最后怕自己在现场过于沉浸在音乐的伤感里煽情泪下而忘词,只好决定舍弃它。
是听过这首曲子之后,我才知道了歌者叫小娟,知道了她的乐队叫山谷里的居民,小娟是主唱,小娟的爱人小强和北大毕业的于宙是乐手。他们的民谣如酢浆草一样纯朴与清新,初听他们的歌很多人也许会有些不适应,但慢慢的,你会将自己的身心融入他们的歌里,远离城市,远离人群,你的凡眼尘躯也变得清澈纯净了。
小娟翻唱的专辑我很少去听,只喜欢他们原创的歌曲,如《晚霞》。简简单单的毫不华丽的几句歌词,优美娴熟的吉他伴奏,在小娟低低呢喃的“啊……”声即逝的时候,一阵清悠的口琴声从窗外的风、窗外的雨、窗外的黑中缓缓将我包围,它空远且孤独,纯朴且不失温暖,它穿过黑夜轻轻地在我耳边低诉,我反复地听着它,披衣站在夹着雨丝夜风的窗前,想起了这个吹口琴的男人——于宙。
于宙死了,在三年前的那个三月天里,他为了他的信仰而死。他到底是如何离去的,在当年各大媒体新闻都保持了缄默。我不敢妄加评论某种信仰的对或错,这个高高瘦瘦的,总是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和帽子的男人为了坚持他的信仰而放下他的音乐走了。山谷里的居民少了一个善良而又纯朴的男人,于宙留在山谷里的清音,喜欢他的人只能在某些个静夜里打开他们的专辑,细细回味了。
斯人已去,山谷里的居民还要继续完成他们的音乐,他们要继续做那些与世无争、纯朴快乐的居民,他们会把对于宙的缅怀放在那一个个直抵人心的音符上,我们聆听得到,于宙也聆听得到。
有人说,小娟和山谷里居民的歌可以治疗抑郁与狂躁。是的,我承认,听了他们的音乐,心灵也会变得无邪,它会让我有种抽离这个城市喧嚣的轻松感觉,恍若置身于那些山野小溪间,那一片金灿灿、沉甸甸的麦地里,想摘下一串新鲜的麦子,然后放在嘴里嚼成有泡泡糖一样充满弹性的味道。
这种纯真无邪的味道在小娟的歌声里可以细细咀嚼得到。这些歌不是用耳去听,而是要用心去品味。
窗外继续黑灰一片,我会继续让窗开着,有风继续吹进来,雨停了。不过,歌声没停,我想让它飘入我的梦里,想送母亲那抹天边的绚丽晚霞。
母亲,母亲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