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声珍言225-229
(2024-06-17 15:49:46)
标签:
故纸温暖历史生活往事由国庆 |
分类: 师友交谊 |
友声珍言225-229
天津宝坻学者阮洪臣先生:拜读《御风前行,温暖友声》一书的《前言》,颇为感动,为您的真诚与执着,为您的与人为善,为您的付出点赞。故纸堆里的烟火气,让人无限敬佩,我感觉像您这样勤奋的人不多啊。(友声珍言225)
档案编研青年才俊吉朋辉先生:祝贺《御风前行,温暖友声》顺利推出。觉得您编辑此书是了不起的一种实践。长期以来能得到这么多“友声珍言”,说明您对文史研究的热情一直被友人、被读者看在眼里。这是用怎样的坚持换来的啊!能想到,这样一本厚重的书绝不是一时兴起就能完成的,需要悉心、积累、坚持,也许一般人做不成、做不到。经年累月从事文史工作,可以说,能做到这个份儿上也没什么遗憾了。再有,从您的身上及此实例可感悟,做文史并不一定是枯坐书斋守着自己的一方小天地,“独我”自说自话,也应更多关注人与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交流,您的实际行动有榜样引领意义。(友声珍言226)
挺有意思的,偶然看到一些教孩子学造句的网站,用“还是”造句时都引用了一句“但由国庆就是全心沉浸在自己对故纸热爱的世界里,挖来挖去,还真就出水了,还是地热的。”这是名作家王小柔多年前为温暖的《民国广告与民国名人》写的一段话,原文:“由国庆像一个挖井人,所有人看他在那闷头刨地都不以为然,但人家挖来挖去,还真就出水了,还是地热的。书里有很多由国庆的藏品,那些广告纸尽管已经斑驳,但却是一个时代生活和时尚的佐证。”(友声珍言227)
与著名文学评论家黄桂元先生神交三十年,今一见如故。他的早期作品《印象的描述》是我给做的整体设计。
5月26日黄桂元先生在自媒体称:读过由先生无数文章,今日始见庐山真面目。(友声珍言228)
宝坻文史专家阮洪臣先生:看了您的大作《老娘娘琐话》,感觉烟火气足,生动形象,也让人真正感悟到“老娘娘”这样的称呼发自老天津人心底,是无限的虔诚,其诚如神,可感天地。也许,老娘娘最喜欢天津人这样称呼她,其中的情感大约只有天津人能懂。从您的文章里感受到一份人间真情,世间挚爱。林默,短暂的一生,传奇的一生,善举感天动地,因护佑苍生,而让民众祭拜至今,并成为一种独特民俗文化现象,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也是有着无限的魅力。古往今来,一声“老娘娘”道出多少黎民百姓的心声,似无助中的希望,如黑暗中的光明!许多人正是在这希冀、念想中,一代代顽强生活,不懈努力,并在其中感悟人生之况味。(友声珍言229)
前一篇:近日发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