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
(2009-02-23 23:46:33)
标签:
社会文化 |
对一个先天具备山寨血统的国家来说,其眼下的山寨文化横行也早在预料之中。
从其现行政权执政以来,由于面临资源短缺、技术落后、世界封锁等诸多困扰,其统治阶层被迫发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号召。
但其中的含义,并非要你自主的研发出新技术,而是暗示了要借助已掌握的、或者掌握了一半的、甚至现在还未掌握但未来必将要掌握的信息、技术、情报来重新排列组合成所谓自己“独创”的成果。
历史的结果证明,他们“成功”了,理所当然的跻身有核国家的行列,并成功扩展了自身的外太空生存空间。
这种科学学习钻研的精神着实难能可贵,不过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他们依然无法摆脱长期拾人牙慧的尴尬境地。
究其原因,从生物学上来讲,当年夺权之时,其国土上绝大多数精英群体已经随败军撤退到荒岛上。而剩下的那部分由于种种原因留下的优良血统,要么选择了隐姓埋名苟延残喘的活着,要么就在随后几十年的风雨动乱当中被泥腿子贱民剥夺了生命。
这样一来,血统优良的群体被清理,剩下的粗俗族群的创造力就可想而知。先不论他们的整体水平原本就远远落后于早已启蒙多年的西方诸国,单纯大面积清理了精英人群这种做法就足以让他们本来就惨淡的发展局面再度落后50年。
尽管如此,这群“蛮横无理、自大愚昧、自以为是”的贱民并没有意志消沉,相反,他们熟练的使用了自己那被压抑千年的蛮劲去快速模仿、克隆已经出现的先进技术。用娴熟的copy技巧来掩盖并弥补creativity的匮乏。
现实中,这种做法取得了惊人的成功。虽然他们无法逃避侵犯知识产权的诘问,但是他们依然利用自己独特的政治伦理来化解这种尴尬。其结果,整个国家就如同割据一方的土匪山寨一样,疯狂的劫掠来往于道路上的技术货物。
尽管自从上台以来,其统辖范围内,再也没有出现过学术争鸣的景象,同时也一直没有出现过科学、文艺的杰出人物,但是其整体的技术模仿及应用却一直没有停住前进的脚步。
另一方面,纵观其教育体制,也无一例外的套用了这种山寨模式——复制,灌输,复制。他们只需要套用一个便捷的模式,然后进行全体的同步并列化,以求极大的提高教育的生产效率。这里所谓的教育,也皂已超出了其本意的狭隘范畴,进而转变为一种人类货品加工厂的角色。
即便这从伦理上有悖人权宗旨,但是出于集体无意识对功利的迫切追求,其所带来的巨大成果依然可以让他们的龌龊手段正当化。这就是结果决定论,这也是山寨文化唯一可以炫耀的地方。
如果说山寨会安于一方自己化地为王不问世事倒也无妨,然而现实中这些打着弱势群体旗号的群氓依然不会停止扩张的脚步。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山寨模仿的技艺也相应提高,跟进的速度也逐渐加快。在人类基因组都被破译,基因功能将被程序模拟的社会情景下,任何妄图通过技术层面控制盗用翻版侵权行为的尝试也都将是徒劳的。
这种惨淡的现实让极富创造力的精英群体无比沮丧,他们赖以获取价值的知识成果轻易的被无耻贱民盗用,由此导致自己只能不断的提高技术更新速度来与山寨翻版赛跑。
即便如此,由于山寨翻版的主要市场面向依然是数量庞大的乌合之众,而精英群体的新技术从发明问世到投放市场到铺开销售就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无疑给山寨留下了广阔的生存空间。现实中山寨们也正是使用这种方法,成功的击退了血统纯正的精英,再度扩张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同历史故事中山寨最终被招安的剧情类似,现实中似乎也不时地上演诸多山寨凭借自己顽强意志力成功正名的情节,更有甚者,诸多山寨还联合起来迫使名门正派妥协。这无疑昭示了山寨们的反招安时代来临。
为什么理论上精英的模型构想总是屡试不爽呢?
因为这是山寨之国,山寨的土壤,山寨的民众,你不让他们山寨,他们还能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