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归去来兮辞·并序

(2022-06-23 10:08:51)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资料

归去来兮辞·并序《归去来兮辞》

教学目标

1.准确理解诗句的意义,重点弄清下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并积累。

2.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3.品味文本语言,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钟嵘《诗品》: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耶!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二.知人论世

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三.文学常识

《归去来兮辞并序》是陶渊明辞赋中的经典之一,是他在人生道路上面临一次重大选择和激烈的思想矛盾的产物,是他诀别官场、受拙归田的宣言书。他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的再现和云淡风清、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心态。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对这篇文章颇有偏爱,评价甚高:“东晋无文,惟《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归有光:“两晋文章,此其杰然者。

辞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他有如下特点:

句式散化,一般押韵。

两句一组,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

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好用字,虚词置于句腰,一般每句三拍。例如:  /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四.反复诵读,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1.     学生自由诵读。

2.     指导诵读规律。《归去来兮辞》在行文和抒情方式上,继承了楚辞的传统,类似于长篇抒情诗,诵读时要注意节奏和韵律,读出其中饱满的感情。本文共有60句。四句为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做稍长停顿。这既是对文章节奏的审美体验,也是对文字所蕴含情感的品味。

3.     再次诵读《归去来兮辞》,诵读前请学生思考: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是什么?

预设:第一段:决计归去;第二段:归园之乐;

第三段:隐居之乐;第四段:综述情志。

 

五.学习序言

1.自读序言,凭借注释翻译。

2.序言又称序,通常用来说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写作经过。序言中交代了哪些信息?试给序言划分层次,小序中讲到了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有哪几点?

明确:第一层:就职的经过(原因):家贫、求生无术;亲故劝出仕、家属引荐;

诸侯惠爱、心惮远役;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第二层:辞官的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程氏妹丧于武昌。

第三层:交代写作的时间和背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