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列书目是个大学问

(2017-06-25 16:40:01)
标签:

历史

时评

文化

娱乐

杂谈

分类: 文摘转载
列书目是个大学问

      1925年1月间,《京报副刊》刊出启事,征求"青年爱读书"和"青年必读书"各十部书,鲁迅因交白卷引起大的评议,这就是有名的“青年必读书”的风波。
  后来,也就是1930年,在上海的鲁迅就给老友许寿裳之子许世瑛开列了一张书单,共计十二部。其中有:王充的《论衡》、葛洪的《抱朴子·外篇》、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王定保的《唐摭言》、计有功的《唐诗纪事》、辛文房的《唐才子传》、严万均的《全隋文》、丁福保的《全隋诗》、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吴荣光的《历代名人年谱》、王晫的《今世说》以及清乾隆朝编的《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等。
        什么人,什么时间,读什么书,不是一个书目能解决问题的,但是读经典,还是有一致的结论的。
         最近,有个读书会上讲到选书的原则,可以反映现在的一些读书、书市的一些问题。
         首先,我不大喜欢编撰的书。当然,古代很多编撰的书是例外,几百年的素材编一本,那绝对是经典。
        可现在编撰的书大多是拼凑的。而且书籍包装的能力越来越强,很会起名字,找一些有名望的学者做主编,难免不中招。买回来一看,竟然是一个会议论文集!
         还有就是署名某某研究院、某某编写小组出的书,我一般会敬而远之。书之所以好,是因为它代表着个人荣誉,是心血的结晶。敢于署上自己的名字,多多少少还是要负些责任的。一个机构署名,八成是大家推来推去都不愿意署名的结果吧。
        其次,鸡汤和鸡血的书我不喜欢。
        有一次我在网上讲了《联盟》这本书,很多识货的企业家听完就加入了樊登读书会,还有很多我仰慕的企业家跑来加我的微信。
         但依然有网友留言说:最讨厌这些鸡汤了!我当时真想放下读书人包袱跟他撕一下:兄弟,你知道什么是鸡汤吗?难道教你积极健康一点的就是鸡汤?只有满嘴网络语言把自己和读者的人格假设都低到尘埃里的才是干货满满?
         有人读书真的是为了验证自己观点的,一个负能量的人遇到正能量就说是鸡汤,实在是太不把鸡当回事了!
          真正的鸡汤(包括鸡血)是有标准的,那就是“不经过充分地实践和论证,就轻易给出的结论。
          我听过一位机场里的大师演讲(不代表所有机场里的大师,因为我也在机场书店里出现过),讲了整整三十分钟,就是用澎湃的激情告诉企业家们要放下!列举了特别多放下就成功的案例。这个叫简单归纳法,不作数的。
         怎么定义放下?放下的步骤和过程是什么?放下就会成功的论证过程是什么?有没有放下了却没成功的?有没有没放下却成功了的?……如果那位大师能够这样来论证这件事,放下这件事才能成为一个课题,而不是一碗鸡汤,或者一腔鸡血。
       第三,品牌出版商大概率会出好书,但也要给小出版商一些机会。
       由于我太过宽容,所以经常会翻看一些不知名的出版社和出版品牌的书籍。有时候看到很多错别字,我想是校对的问题,也许书是好的。看到掉了一页,我想是装订的问题,也许书是好的。直到我看到前后文中对同一个人名的翻译都是不同的,我才相信我看不懂不是我的问题,而是他们确实太不上心了!
       我比较信得过的出版品牌包括:中信、机工、湛庐、磨铁、果麦、读客、商务、古籍、中华书局……我知道列举出来会得罪人,但还是要为负责任的机构鼓掌吆喝。
       没有良心的出版商确实太多了,前几天有个出版社出了一本也叫做《人类简史》的书,作者是个外国名字,内容纯粹胡拼乱凑,竟然也挺畅销。中信出版社很无语,我也觉得很恶心。好在那些买了这本假书回家的人多半也不会真看,想想安慰了很多。
          最后,要多给一些时间读经典,也要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
          经典就是那些你读不进去也不会怀疑是书写得不好的作品。
        我20几岁的时候学人家读《瓦尔登湖》,真的完全读不下去。好在我是用很敬仰和遗憾的态度把它卖给了收破烂的。38岁那年又想起了它,这次一读,惊为天人!这就是经典,买回来,放在书架上不会吃亏。
          一时读不懂不要紧,还有一辈子可以等待。
         所以很多人一辈子只读经典。
        但这样有个问题,就是于新知略有滞后。
        为什么不试着做那个发现经典的人呢?我从出版社给我的样书中选出了他们原本并不看好的《刻意练习》这本书,大力推荐,让它成为了畅销书和知识界创业圈的热门话题。可以说我参与了一本经典的诞生。这种感觉也很好啊!
        在新知类图书中我更看好教授们写的书,而不是畅销书作家写的书。
         同一个话题,一般畅销书作家的书先出版,先畅销。然后教授看了生气,写一本反驳的书,后出版,很难红。畅销书作家写书最大的问题是不严谨,因为只有简单化才是畅销的不二法门。
        老百姓就喜欢简单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灰灰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