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论语】洒扫 应对 进退

标签:
云水随缘论语教育时评文化 |
分类: 读书摘要 |
【原文】19·12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译文】子游说:“子夏的学生,做些打扫和迎送客人的事情是可以的,但这些不过是末节小事,根本的东西却没有学到,这怎么行呢?”子夏听了,说:“唉,子游错了。君子之道先传授哪一条,后传授哪一条,这就像草和木一样,都是分类区别的。君子之道怎么可以随意歪曲,欺骗学生呢?能按次序有始有终地教授学生们,恐怕只有圣人吧!”
【简析】我们群里天天发教育孩子的方法经验,看着每个方子都是高大上的,其实,好多都是不具备操作性,只要按照孩子的天性,后期耐心引导就可以了。
这里争论的“洒扫、应对、进退”六个字,是古人的教育,包括生活的教育、人格的教育,是中国文化三千年来一贯的传统。
“洒扫”就是扫地,搞清洁卫生等,现在的青年有时候连地都不会扫,拿到扫把挥舞,反而把灰尘扬得满天飞,抹了桌上灰尘,转身反而抹到墙上,连洒扫都没学会。现在还记得父母教我们扫地的事情,当时也不知道孔夫子的教育方法,现在想来这个问题必须重视起来。
“应对”就是与各种人物交流。学生课文里都有的,怎么称呼人,但是还不够,还要得体,就是应对了。如问:“贵姓?”不能答:“我贵姓某。”而是说“免贵姓某。”
“进退”就是一件东西该拿不该拿?一件事情该不该做?是大学问,小的时候就要开始教。如吩咐去向长辈拜年,到了亲友家,该站该坐?站在哪里?坐在哪里?进退之间,作人的道理,都要注意教育,现在这些都没有了。古代的教育,就从洒扫、应对、进退这些地方开始。
子游批评子夏只教“洒扫、应对、进退”是本末倒置,被子夏好好的教训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