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论语】君子信而后劳其民

标签:
云水随缘论语教育时评文化 |
分类: 读书摘要 |
【原文】19·10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译文】子夏说:“君主要取得百姓的信任,而后再让他们去做事,〔如果〕还未取得信任,他们就会以为是君主虐待自己。(同样的,)大臣要先取得〔君主〕信任,而后去劝谏,〔如果〕还未取得信任,〔君主〕就会以为是诽谤自己。”
【简析】这句话可以作为座右铭挂起来经常想一想它的道理。
说到信的重要性,《论语`颜渊》(12·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大致意思是,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战备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人都难逃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什么都谈不上了。
对于失信有个常用词叫食言。《左传·哀公二十五年》鲁哀公宴请大夫,孟武伯戏弄郭重,就一边敬酒,一边取笑说:“您怎么长得这么肥胖?”鲁哀公听了,很厌恶孟武伯平时说话不算数,便代替郭重答道:“食言多也,能无肥乎!”“食言而肥”这个成语就是从此而来,形容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只图自己便宜。若表示坚决履行诺言,说话一定算数,即为“决不食言”。
以前郑武公想攻打胡国,故意先把女儿嫁给胡国的君主,使他心里欢乐,问大臣们:“我想动兵,可以攻打哪个国家?”大夫关其思回答说:"可以攻打胡国。"郑武公大怒就把关其思杀了,并且说:"胡国,是我们兄弟之国,你说攻打它,什么居心?"胡国君主听到这件事,就认为郑国君主是自己的亲人而不防备他,郑国就趁机偷袭胡国,占领了它。(《韩非子》)
这里讲到一个道理,人必须互相信任才能把事情办好,信任产生亲近,就可以“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如果出现不信任的情况,就会往事物相反方向想。
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雨了,他家的墙毁坏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人偷盗。”邻居家的老人也是这样说的。晚上,富人家果然被盗了。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偷了他家的东西。(《韩非子》)
纵观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与大臣们之间,最后不欢而散,甚至为此而丢掉性命,大多就是由原来的信,到后来不信而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