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论语】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标签:
云水随缘子夏孔子居处执事 |
分类: 读书摘要 |
【原文】13·19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简析】这是樊迟的第三次问“仁”。孔子这里对“仁”的解释,是以“恭”、“敬”、“忠”,在家恭敬有礼,就是要符合孝悌的道德要求;办事严肃谨慎,就是要符合“礼”的要求;待人忠厚诚实显示出仁德的本色。
在《论语》中,樊迟以前还有两次问仁的经历,但是孔子给的答案都是不同的,所以,如果认认真真的体会什么是仁,还是比较困难的。其他两次是:
第一次是《论语·雍也》6·22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大致意思是: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第二次是《论语·颜渊》12·2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gāoyáo),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大致意思是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众人中逃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这里同时问知与仁,然而樊迟开始没弄明白。子夏再作解释,这才算说清楚了。知与仁原来是一致的。
关于什么是仁,其他人也问过,答案是不同的,仁的内涵是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