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论语】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标签:
云水随缘论语国学教育文化 |
分类: 读书摘要 |
【原文】12·9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译文】鲁哀公问有若说:“遭了饥荒,国家用度困难,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二,我还不够,怎么能实行彻法呢?”有若说:“如果百姓的用度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又会够呢?”
【简析】有若,是孔子的一个弟子。
这里有一个历史税收问题,就是“彻”。“周法,什一而税,谓之彻”,意思是周朝时期,国家或者君主收取田亩收入的十分之一的收入,这个制度就是彻,是当时的一个种税收制度。通俗的讲就是百分之十的税率收税。
“小河有水大河满”。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就是“藏富于民”。鲁国国君征收百分之二十的税,还不满足。有若的观点是,削减田税的税率,改行“彻税”,即什一税率,也就是现在的百分之十的税率,使百姓减轻经济负担。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
后一篇:【学论语】子张问崇德辨惑